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彥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龍江巴彥縣巴彥鎮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咸豐9年(1859)就已建成集鎮,原名中興鎮,受呼蘭城守尉管轄。同治元年(1862)設呼蘭廳,是同知衙門所在地,光緒31年(1905)年改稱巴彥州,為州衙駐地。1945年11月5日在這裡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巴彥縣民主政府,本鎮一直是巴彥縣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的中心,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1]

基本內容

黑龍江巴彥縣巴彥鎮自然地理巴彥鎮位於巴彥縣的南部適中、南分松花江、富江鄉為鄰、西與西集鎮隔河相望,北依少陵河與華山鄉交界,東臨五嶽河、天德河與巴彥港、龍泉鎮毗連。全鎮總面積125.25平方公里,南北長20公里。地勢平坦,屬城鄉結合型區。巴彥鎮處在全縣第一積溫帶,四季分明,溫差較大常年積溫2660攝食度以下,常年降水量在590毫米左右,常年日照2670小時,作物生長日照在1260小時,無霜期在130天,農業物主要以玉米,大豆水稻為主。 常住人口 104427人(2017年)。鎮內駐有機關、企事業單位500多個,鎮轄18個社區居民委,7個村(6個農業村,1個蔬菜村),1所中學和16所小學,在崗教職員工667人。全鎮財政供養人員總計1379人(包括離退休人員340人)。[2]

經濟

2011年,巴彥鎮農業總產值6.9億元,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生產糧食98062噸,經濟作物有棚室菜,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黃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2.6萬頭,年末存欄5.3萬頭;黃牛飼養量1.1萬頭,年末存欄0.5萬頭,家禽飼養量168萬羽,年末存欄37萬羽。生產肉類8930噸,其中豬肉7917噸,牛肉1313噸;畜牧業總產值1.9億元。

2011年,巴彥鎮漁業總產值500萬元,大型農業機械106台,農民人均純收入7924元,工業總產值7.1億元,比上年增長10%,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8%,商業網點7249個,職工36048人。財政總收入6168萬元,比上年增長16%。

2018年,巴彥鎮有工業企業69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2個。 [3]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巴彥鎮有文化團體36個,會員560餘人,社區文化活動場所12個,50%的城鎮社區和50%的村安裝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2%,有中央及各省市電視台的81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4251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巴彥鎮有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1831人,專任教師16人,小學13所,在校生6687人,專任教師6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5所,在校3998人,專任教師520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巴彥鎮有鎮衛生院1個,病床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03張。專業衛生人員1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1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500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7%。

社會保障

2011年,巴彥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52戶,人數895人,支出93.4萬元,比上年增長16%,月人均87元,比上年增長1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80人,支出43.2萬元,與上年持平,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1人,支出16.38萬元,與上年持平,農村醫療救助7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74人次,共支出32220元,比上年增長33.3%。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4851人。[4]

交通

巴彥鎮已形成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2011年,101省道過境,境內長10千米。縣鄉公路4條,總長42千米。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360輛、7560噸位,客運汽車15輛、405座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