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歌劇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巴黎歌劇院(法語:Opéra de Paris),全名為加尼葉歌劇院,以建築師沙爾勒加尼葉(Charles Garnier, 1825 ~ 1898)的姓氏命名,是法國上流社會欣賞歌劇的場所,不管內部裝飾和外表建築都極盡華麗之能事。早在17世紀時,意大利歌劇風靡整個歐洲,稱霸歌劇舞台。
於1861至1875年間建造,位於法國巴黎第九區,巴黎歌劇院是一座新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由法國建築師查爾斯·加尼葉所設計,被認為是新巴洛克式建築的典範之一。
巴黎歌劇院與巴黎聖母院、盧浮宮以及聖心教堂被並稱為巴黎的標誌。
歷史
歐洲各國的作曲家因致力於發展本國的歌劇藝術,與意大利歌劇相抗衡,與宮廷貴族追求時髦的庸俗趣味進行鬥爭。就是在這一時期,法國吸取了意大利歌劇的經驗,創造出具有本國特色的歌劇藝術,法國歌劇也由此發展起來。法國歌劇藝術風格的形成,決定了法國將建立自己的歌劇院。
巴黎歌劇院是由當年的城市規劃藍圖所規劃訂定的中心項目。當幾年後城市規劃藍圖中的其他項目完成之後,1860年12月,法國藝術部終於決定了興建巴黎歌劇院,在171件作品之中,年僅35歲的建築師查爾斯·加尼葉作品脫穎而出,不過那時候他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1861年夏天,歌劇院開始着手興建,不過問題接種而來:首先是地基下面有條溪流使地基無法穩固,再來就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和第四次革命使尚未完成的歌劇院停工。就這樣在1862年奠基的巴黎歌劇院在重重困難下方於1875年正式啟用,建造費一共超過4700萬法郎。
法蘭西芭蕾印象原圖鏈接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1875年1月5日,第一套歌劇《猶太少女》在歌劇院上演,巴黎歌劇院正式揭幕。在1896年5月20日,在歌劇《忒提斯與培雷》的第一幕正要結束的時候,懸掛在觀眾席上方的水晶燈因為短路走火掉下,一名中年婦女不幸死亡,此事後被改編為《歌劇魅影》中的著名場面。
特色
擁有2200個座位,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劇場,總面積11237平方米,其建築將古希臘羅馬式柱廊、巴洛克等幾種建築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規模宏大,精美細緻,金碧輝煌,被譽為是一座繪畫、大理石和金飾交相輝映的劇院,給人以極大的享受[1]。是拿破崙三世典型的建築之一。
駐場團體
巴黎歌劇院有一個舉世聞名的芭蕾舞團和一個管弦樂團,其演藝人員總共近1100人。
法國國家巴黎歌劇院男童合唱團,法國國家巴黎歌劇院的專屬童聲合唱團擁有25年歷史,有450名從7歲到17歲的孩子,是歐洲最着名的童聲合唱團之一。合唱團的孩子不僅參加大型音樂會、歌劇的演出,很多孩子還在演出中擔任獨唱。參加演出40多部歌劇、音樂劇,與世界眾多大指揮家、大歌唱家合作,如小澤征爾、多明戈等[2]。
影片
參考文獻
- ↑ 巴黎國家歌劇院,眾藝術的榮耀,搜狐網,2018-12-15
- ↑ 法國國家巴黎歌劇院男童合唱團簡介,溫州網,20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