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市場群聚悶燒,疫情難控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市場群聚悶燒,疫情難控制?

市場群聚延燒,台北市長柯文哲喊出「關門打狗」策略,針對市場專案快篩、打疫苗、PCR篩檢。[1]

過去一年,美國日本都曾爆發批發市場群聚感染,相較於北農消極的防疫方式,國際上早就建立防範機制。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2020年6月15日就公布了一份批發市場的防疫指引,從空間、人流、車流各方面著手防疫。

專家認為,市場群聚不好控制,除了篩查還要做系統性規畫,必須加嚴分區管理。但對於市場群聚不斷「悶燒」,北農群聚或環南事件如此嚴重,除了市場為流動性、不確定性高外,出入人員牽涉到很多攤販、承銷人及流動工人、外籍移工,接觸史較為複雜,北市不夠積極,中央早先看見疫情警訊卻未即時介入。

揭開北農群聚風暴

住在嘉義的大貨車司機阿明(化名),每天傍晚會開著17噸的大卡車,從嘉義載水果北上一市。阿明不只載蔬果,也要負責卸貨,通常他會在產地找好1、2位卸貨工人來協助,業界俗稱「捆工」,結束後再原路載回。相較北農員工、承銷人活動足跡多半在大台北地區,這些貨運司機和捆工南來北往,接觸高齡長者居多的農村,影響層面比其他拍賣市場工作者都高。

「我們是邊緣人,第一波篩檢、打疫苗都沒份」

阿明說,萬華疫情爆發以來,從沒有被任何單位通知篩檢過,5月中時就聽同行說拍賣市場有疫情,但北農從未說明,「我們只能看新聞。」北農也沒有管制哪些車輛才能進來,捆工入場更連實聯制都不用。

雖然大多數產地司機和捆工在正式拍賣前就進場卸貨,群聚人數較少,但他們動輒搬運上百箱2、30公斤的蔬果,打赤膊是家常便飯,口罩不到半小時就被汗水溽濕,工作中也無法時時消毒雙手;若當天到貨量較多,卸貨時間拉長,便會和凌晨1點多進場的上千位承銷人共處同一空間,讓原本就只有5.26公頃的市場擠得水泄不通。

北農不透明的防疫作為讓產地司機和捆工人心惶惶,只能想辦法自保。一名從南投來的捆工,一邊揮汗卸下貨車上的紅龍果,一邊對《報導者》記者氣憤表示,現在送貨途中連買便當都不敢,一路餓肚子開回南投,回家直衝廁所洗澡,第一波篩檢、打疫苗通通沒份,他和司機不約而同說:「我們是邊緣人。」[2]

隱形傳播黑數

被遺漏的黑數有多少?北農、農委會都說不清楚。

司機和捆工許多人是農保身分、自營工作者,更有人連身分證都沒有。

一位農產運輸業主管表示,這行是領現金,論趟或載運的件數計酬,中南部從事這行者有些是社會底層、甚至失聯移工,可能不敢去篩檢,政府應該要趕緊出來承諾,抓到違法者、失聯移工不會送辦,協助這些人出來篩檢。

無法掌握的流動攤販、捆工、拖工、移工

拍賣市場的出入人員身分眾多,包括下午3點半後進場的產地運輸司機和捆工,由人力公司派遣的卸貨工,凌晨1點開始核對進貨明細的北農理貨員,凌晨3點多主持拍賣的北農拍賣員,向北農申請取得喊價資格的承銷人,協助承銷人載貨的送貨員(俗稱拖工),由人力公司派遣的清潔工,以及各種前來和承銷人買蔬果的批發商、攤販、餐廳採購業者,一般民眾也可以進出。

此外,大貨車排隊卸貨時必須顧車,許多司機和捆工的飲食仰賴俗稱「小蜜蜂」的流動攤販,在大門口車道和卸貨區附近,經常會看到騎著機車,後座載著保麗龍箱的小蜜蜂,掂起腳尖,為固守駕駛座的司機送上便當和冷飲,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

悶燒1個月之後,人們才終於注意到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及相關市場裡的疫情。

北農22日提供一份4,790人疫苗名單給台北市府,北市府強調這份名單包含北農所有工作人員,但北農祕書路全利表示,這些人僅包含北農所有員工581人、有申請的承銷人(一市約2,200人,二市800人)、助理承銷人、送貨員(拖工)、外包的卸貨員、外包的清潔工,但不包含頻繁進出場內外的攤商、承銷人幫手等等。

不過,有些拖工合法向北農繳交管理費,申請電動車牌照,也有些是自營、承銷人聘僱,用沒有動力的拖車進場拉貨,北農無法掌握人數。另一位拖工也私下表示,自己是跟有牌的拖工承租這輛車,疫情期間蔬果買氣下滑,許多拖工都轉租,造冊名單不一定是實際進場的人。[3]

市場專案 - 從篩檢開始

市場專案首要就是知道確診者在哪裡、身份,才能對症下藥,環南市場篩檢出40多人、其中10人是攤商,也有很多流動工人,指揮中心為此做分艙分流管理;「當有攤商確診,可能就會想說先把人休息、大清消,之後就安全了」,但這是迷思,因為環境傳染只是次要途徑,「主要還是人傳染給人」,被傳染者若仍在攤位工作,依然可能傳染給其他人。

抓出市場感染源

要抓出市場感染源,管理單位要每天分析數據,檢視社區篩檢站設置密度是否足夠,才能掌握各區流行病學變化,現在光靠普篩、打疫苗等預防性手段,無法壓住疫情,尤其環南市場四十一位確診者中,Ct值大於卅者十二位,Ct值介於十五至廿間者有十六位,代表隱形傳播鏈還在。

若要阻斷傳播鏈,必要時須積極做出介入性措施,像是暫停人流、物流移動,或是進行小型分區管制演練,未來若再遇到零星群聚案,某些地區嚴格限制活動,其餘地區則可維持基本生活機能。

市場做大規模檢測

柯文哲表示,已請榮總亞東聯合醫院,在濱江萬大環南市場做大規模檢測,雖然疫苗已打下去,但要發揮作用要10到14天,預計在這個期間可能還會有人感染,所以快篩、疫苗和PCR三線措施配合,能抓出可能感染源。[4]

柯文哲指出,環南市場感染者主要不是裡面的攤商,是周邊工作人員,也解釋之所以使用「焦土戰術」因為市場成員複雜,人口流動高,才設立快篩、疫苗和PCR三線措施,也表示附近居民要再篩一遍,這樣比較徹底。

為何市場疫情難控制?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三度擔任前進指揮官,接連解決地方疫情。

針對市場專案困難處,王必勝接受媒體訪問時,他分析3次任務直言,大家都有「環境清消完就安全」的迷思,實際上即使確診者被隔離,若接觸者被傳染仍留在原攤位,依然可能造成進一步傳播,因此採「以人追人」方式,擴大匡列、加強檢驗,盼能及早阻斷傳播鍊。[5]

王必勝強調,市場專案首要就是知道確診者在哪裡、身份,才能對症下藥,環南市場篩檢出40多人、其中10人是攤商,也有很多流動工人,指揮中心為此做分艙分流管理;王必勝也發現,「當有攤商確診,可能就會想說先把人休息、大清消,之後就安全了」,但這是迷思,因為環境傳染只是次要途徑,「主要還是人傳染給人」,被傳染者若仍在攤位工作,依然可能傳染給其他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