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市盈率法是一個專有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市盈率法是指以行業平均市盈率(P—E ratios)來估計企業價值,按照這種估價法,企業的價值得自於可比較資產或企業的定價。這裡假設,同行業中的其他企業可以作為被估價企業的「可比較企業」,平均市盈率所反映的企業績效是合理而正確的。市盈率估價法通常被用於對未公開化企業或者剛剛向公眾發行股票的企業進行估價。
市盈率法估價模型
市盈率所反映的是公司按有關折現率計算的盈利能力的現值,它的數學表達是P/E。根據市盈率計算企業價值的公式應為:
企業價值=(P/E)目標企業的可保持收益
企業的可保持收益是指目標公司併購(交易)以後繼續經營所取得的淨收益,它一般是以目標公司留存的資產為基礎來計算取得的。
市盈率法估價的具體過程
1、參照企業的選取
一般選取與目標企業相類似的三個以上的參照企業,參照企業最好與目標企業同處於一個產業,在產品種類、生產規模、工藝技術、成長階段等方面越相似越好。但很難找到相同的企業,因此,所選取的參照企業儘可能是成熟、穩定企業或有着穩定增長率的企業,這樣在確定修正係數時只需考慮目標企業的變動因素。
2、計算市盈率
選取了參照企業之後,接下來就是計算市盈率。首先,收集參照企業的股票交易的市場價格以及每股淨利潤等資料。由於交易價格的波動性,參照企業的每股現行市場價格以評估時點最近時期的剔除了異常情況的平均股價計算;每股淨利潤以評估年度年初公布的每股淨利潤和預測的年末每股淨利潤加權平均,即:
EPS=αEPS0+(1−α)EPS1
其中:EPS0一一評估年度年初公布的每股淨利潤;EPS1——評估年度預測的年末每股淨利潤;——權重(0≤≤1)。的取值大小主要考慮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如果證券市場是弱式有效,的取值可大些,取0.7左右;半強式有效,d可取0.5左右。市盈率是指每股現行市場價格與每股淨利潤之比,即:PE=P/EPS。其中:PE一市盈率;P一每股現行市場價格;EPS一每股淨利潤。
3、比較分析差異因素,確定因素修正係數
儘管參照企業儘量與目標企業相接近,但是,目標企業與參照企業在成長性、市場競爭力、品牌、盈利能力及股本規模等方面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估價目標企業的價值時,必須對上述影響價值因素進行分析、比較,確定差異調整量。目標企業與參照企業的差異因素可歸納為兩個面即交易情況和成長性,需對其進行修正。
(1)交易情況因素修正。如果參照企業的股票現行交易價格受到特殊因素影響而價格偏離正常價格時(如關聯方交易等),需將其修正到正常價格。K。=行業正常價格/包含特殊因素價格
(2)成長性因素修正。目標企業與參照企業在市場競爭力、品牌、盈利能力及股本等因素差異最終體現在目標企業與參照企業在成長性方面的差異上。這就要分析目標企業與參照企業在股本擴張能力、營業利潤增長情況等因素確定修正係數。
市盈率法的使用原因
市盈率法被廣泛使用的原因有三個:首先,它將股價與當期收益聯繫起來,是一種比較直觀、易懂的統計量;其次,對於大多數股票而言,計算簡單易行,數據查找方便,同時便於股票之間的互相比較;最後,它能反映股份公司的許多特點,如風險和增長潛力等。
市盈率法也有它的缺陷,其它定價法(如現金流量貼現定價法等)都對風險、增長和股東權益進行了估計和預測,而市盈率法卻沒有對這些因素作出假設。另外,市盈率反映市場人氣和看法,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
市盈率估值法
市盈率估值法和市銷率估值法,是國外成熟的證券市場上常用的股票投資價值的評估方法,但他們作為單一指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市盈率和市銷率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共同體現上市公司的相對價值,更加有利於投資者對股票的投資價值作出正確的判斷。根據盈率估值法和市銷率估值法的特點、應用的局限性以及我國上市公司的成長性並結合實證研究的結論,提出以低市盈率和低市銷率相結合併加入成長因素的綜合價值評價方法進行股票價值評估能夠更客觀的反映我國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市盈率
市盈率是股票價格除以每股收益(EPS)的比率,或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也是很具參考價值的股市指標。
市盈率分為靜態市盈率與動態市盈率,通常市盈率是指靜態市盈率。一般情況下,一隻股票市盈率越低,市價相對於股票的盈利能力越低,表明投資回收期越短,投資風險就越小,股票的投資價值就越大,反之則結論相反。
市盈率的計算公式為: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參考文獻
- ↑ 中華漢字:人類發展史上空前絕後的文明瑰寶!,搜狐,2019-07-20
- ↑ 傳統薈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