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氏葦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布氏葦鶯
Blyth's Reed-Warbler

Imran Shah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Acrocephalus dumetorum

目/科/屬  雀形/葦鶯/葦鶯

遷徏狀態   迷鳥

普遍性    

體長/體重  13-14cm/8-16g

布氏葦鶯,雌雄同型。虹膜黃褐色。嘴細長,粉褐、上嘴峰及先端黑褐色。腳肉褐色。

  • 成鳥:
  1. 米色的眉線至眼上方,淡淡的過眼線。
  2. 體上大致為灰褐色。
  3. 翼短。覆羽及三級飛羽暗褐有淡色羽緣。
  4. 體下污白色,頸側及脇淡褐色。

棲地&習性

在溪流以及湖泊和沼澤水域附近灌叢及草叢中,冬季或遷徙期也出現在疏林公園或農田。

性活潑敏捷,常在樹叢間飛竄。單獨或成對活動。不時張開尾羽並擺動。

主要飲食包括((蜉蝣目),蜻蜓襀翅目),直翅目,幼蟲。

繁殖

繁殖季節在五月底至七月的季節;每個季節一窩。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配對發生在繁殖場上。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相當多。

鳴聲

在樹枝間發出連續不斷的「油呼-啾啾啾」叫聲。

外觀相似性

稻田葦鶯羽色較暖褐,白色眉線較長延伸至眼後,有不明顯的黑色次眉線,嘴較短,易混淆。

分佈

E歐洲(主要是芬蘭南部,波羅的海國家,白俄羅斯),E到北哈薩克斯坦,西北蒙古俄羅斯C(R Lena和SE阿爾泰上部),天山S到北阿富汗伊朗東北。S&E印度次大陸和緬甸的冬季。[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Blyth's Reed Warble
 
BUSKSÅNGARE Blyth's Reed Warbler (Acrocephalus dumetorum) Klipp - 68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