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師專巷子(馬克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師專巷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師專巷子》中國當代作家馬克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師專巷子

在固原老城的西北,有一條不起眼的巷子----文化巷。因當時西海固的最高學府固原師專坐落在巷子盡頭,當地人習慣叫它為師專巷子。巷子窄狹,簡陋,但在我的心目中卻有着無可取代的分量,三十年來始終是我夢魂牽繞的地方。

1987年我們帶着鄉下孩子特有的膽怯和羞澀走進巷子、走進巷子盡頭的固原師專,從此和這條巷子建立了特殊的血肉聯繫。在《詩經》的反覆吟唱里,我們聽到了來自兩千多年的沉重嘆息、感受到西周勞動人民的苦難和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在唐詩宋詞的斑駁風雨里我們讀懂了杜甫的沉鬱頓挫、李白的豪爽浪漫、蘇軾的曠達豪放;在明清小說的起承轉合里我們慢慢地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思考,開始同情潘金蓮的遭遇、憐惜林黛玉的眼淚。我們在漸漸地成熟長大,巷子在悄悄地發展變化,某個周末去看電影,不經意發現巷子東邊幾間民房的山牆上開出了門窗,掛上了XX飯館、XX髮廊、XX錄像廳的招牌,再次走過巷子就會聽見「嗷——嗷——啊——啊」的武打聲,聞到勾人饞涎的飯菜香味,偶爾還會看見一位笑意盈盈的紅唇女子在門口的鐵架上晾曬毛巾。1990年仲夏,餞行的驪歌在耳畔響起,我們告別了垂柳依依的校園、告別了一段灑滿鮮花的青春歲月,穿過親切的師專巷子,回到了各自的家鄉,在西海固山川的紋理之間工作生活、結婚生子、扶老攜幼,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季節輪迴、光陰流轉,三十年的風霜雪雨、吹老了容顏、染白了雙鬢、淋濕了熱情。曾經的夢想破了又續、續了再破,碎片灑落一地;生活的擔子挑起卸下,卸下挑起,傷痛布滿全身。但始終不曾改變的是對這條巷子的懷念和對巷子盡頭那座校園的感念。

2021年2月20日,和妻子一起來固原看病,在等待結果的間隙里,妻子去轉商城,我獨自一人不知不覺地走進了這條夢裡牽繞了幾十年、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巷。道邊的垂柳不見了蹤影,兩邊林立的高樓取代了過去低矮的民房,時裝家電、副食果蔬繞得人眼花,動感的音樂聲、個性化的叫賣聲吵得人頭暈,市場的繁榮和商品的繁盛達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這哪裡還是當年那條僻靜清幽、激盪着火樣熱情、飄散着淡淡憂傷的師專巷子呢?

巷子盡頭,那座熟悉的校門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把以前的鐵柵門變成了電動拉鏈門。院內的水泥小道依然筆直乾淨,當年半人高的松樹已經快趕上教學樓的高度了。那道閃着銀光的電動門,仿佛是一條時光的溪流把當下和過往隔在了遙遠的兩岸。久久地佇立岸邊,一個個熟悉而親切的身影穿過時光的迷霧款款而來,漸次清晰。副校長慕岳嚴肅嚴謹、一絲不苟。詳實豐富的講義寫在硬皮塑料筆記本上,在老校長慢條斯理、分條縷析地講述中,我們知道了文學的本質是人學,文學具有階級性、時代性、民族性的特點。楊子儀老先生衣着簡樸、矮矮胖胖,戴一頂鴨舌帽就像個機械修理工人。他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和恰當準確的例子講述着西海固的方言俗語,在老先生的精彩分析中我們才知道土得掉渣的西海固方言原來如此有趣、如此美麗,讓我們對腳下的這塊土地有了新的看法。他的那句俗語「雞的骨頭羊的髓,黎明前的瞌睡,新媳婦的嘴。」又一次在耳畔響起。榮茂根老先生頭髮灰白、精瘦幹練,上課時邊講邊寫,字體玲瓏雋秀,動作飄逸靈動,隨着粉筆的滑動,右手小拇指旁多出來的那根六指兒上下抖動像一隻蝴蝶在煽動着翅膀,一節課下來留下整整一黑板漂亮的文字,堪稱書法精品,不忍擦去。國語經老師和藹可親、親切隨和。他端着白瓷缸子一遍又一遍的給我們分析複雜句子的成分、糾正錯誤的讀音,偶爾也會講講自己扛過槍但沒有過江的軍旅往事。南炬容老先生語速緩慢、一字一頓、有力瓷實。他用自己獨特的語言引導我們感受到了明末清初的小說魅力,讓我們對曹操的奸詐、孫悟空的能耐、魯達的粗魯、林黛玉的多愁多了一些立體的認識。還有名氣遠揚我們卻無緣親聆其教的丁文慶、袁伯誠、米正中等等。這些老先生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名牌大學的高材生,特殊的時代風雲把他們從繁華的都市裹挾到偏遠的西海固,他們的人生是灰暗不幸的、經歷是曲折多難的,但他們毫不頹廢怨恨,用自己淵博的知識、豁達的思想和飽滿的熱情治學科研、教書育人,創造了固原教育史上的一段輝煌時期。我們有幸趕上了這一時期,承蒙他們的悉心教誨,幸哉樂哉;如今這些人大多數已經不幸辭世,惜哉痛哉!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我們始終緬懷三十年前的那段青蔥歲月,追憶那個時期的師專巷子和巷子盡頭的美麗校園,感念校園裡的那些高尚無私、博學樂教的教育先賢。 [1]

作者簡介

馬克文,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第二中學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