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師恩如山(上)(陳廣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師恩如山(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師恩如山(上)》中國當代作家陳廣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師恩如山(上)

——我的老師金志浩先生

2016年12月16日中午,我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匆匆趕往普陀區中心醫院9號樓,去看望高中時期的班主任金志浩先生。此前一天我剛剛從曹楊二中祝蓮老師處聽說金老師病重住院,心裡突然掠過一絲不祥的預感……在四樓的病房裡,我看見昔日光彩照人的老師已經處於昏迷狀態,病魔奪走了先生的健康,他顯得消瘦蒼老,偶爾睜開雙眼,卻是暗淡無光的。師母趙老師告訴我,金老師已經不能說話,也聽不見我們的呼喚,他已經陷入深度肝昏迷。我壓抑着心中的悲傷和痛苦,安慰師母保重身體。

然而,我卻萬萬沒有想到,僅僅相隔十幾個小時,17日凌晨4點多,金老師就拋下所有愛他的親人、學生、朋友、同事,駕鶴西去……享年75歲。一年多以前,我聽說金老師患病,曾多次給先生打電話要去看望他,他總是說"你們忙,我蠻好的,不用來了"。誰知,16日中午竟成永別。

金志浩老師簡介:語文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家中小學教材學科審查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特級教師評選工作領導小組學科組長、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上海教育出版社特約編審、普教系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突出貢獻專家。

2004年9月,曹楊二中建校50周年前夕,我曾經寫過一篇回憶恩師金志浩先生的文章《我的老師金志浩先生》,此文曾在曹楊二中校刊《翱翔》50周年校慶的專刊上刊載。現將這篇舊作轉載如下:

我的老師金志浩先生

1998年金秋,闊別母校整整三十個年頭,我和愛人鄭小陸專程從外地去曹楊二中看望金志浩老師和其他任課老師。一路上我們還在念叨,這麼多年沒有見面,老師還能認得出我們嗎?誰知我們剛剛跨進語文教研室的門檻,金老師就一眼認出了我,他高興地大叫一聲"陳廣偉!",隨即緊緊地握住了我的雙手。我指指身邊的鄭小陸,隨口問道:"金老師,您還認識她嗎?"金老師端詳片刻,立即答道:"怎麼不認識,你是鄭小陸,高三(1)班的,坐在靠窗的最後一排。你那時留短髮,臉圓圓胖胖的……"此刻我才意識到,老師的心和我們的心是相通的,三十年來,我們思念着老師,老師也思念着我們。

金志浩老師在課堂上

我的思緒一下子被拉回到三十多年以前……

那是1965年9月,正值十六歲花季的我們,考取了曹楊二中;我所在的高一(2)班班主任,是大學剛剛畢業不久,只有二十四歲的金志浩老師,他還擔任高一(1)、(2)兩個班級的語文老師。  

金老師當年風華正茂,言談舉止間充滿了蓬勃的朝氣和濃濃的書卷氣。聽金老師講課,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過程,更是莫大的精神享受。課堂上,他總是用淵博的知識,生動的語言,縝密的分析,深入淺出地娓娓道來,把每篇課文都講解得引人入勝。

最令人難忘的是,為了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他鼓勵學生「反串」教師,走上講台為全班同學授課;我有幸成為班裡第一個走上講台的學生。儘管我用了兩天時間作了認真的備課,而且對自己充滿了自信;然而,剛一踏上講台,面對着五十多位同學,還是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這時,坐在台下的金老師微笑着朝我點點頭,用鼓勵的目光注視着我,我才慢慢的平靜下來,理了理思路,大膽地開始講解、分析課文。也許是同學們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場合,課堂上出奇的安靜,只有我的聲音在教室中迴蕩。當我講解完課文,模仿着金老師平時的口吻,向同學們提問時,大家齊刷刷地舉起了手,爭先恐後地要求回答問題。緊接着,發言,提問,解答,爭論……台上台下形成了互動,整個課堂頓時火爆而熱烈,儼然成了一場生動活潑的研討會。課後,同學們反響熱烈,紛紛要求上台講課。金老師熱情地肯定了我的第一次"教學"。

高一下半學期,在教授唐代散文大家韓愈的《師說》一文時,對其中"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一段文字,同學中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一部分同學認為,封建士大夫鄙視勞動人民,他們的才智卻不如勞動人民,有什麼可奇怪的呢;另一部分同學則認為,封建士大夫瞧不起勞動人民,他們的才智反而不及勞動人民,難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嗎?兩種看法爭論不休。為了鼓勵大家深入討論,金老師要求同學們寫出文章,貼在教室後牆的"學習園地"中。幾天之內,同學們寫出了數十篇爭鳴文章,大家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表述了各自不同的觀點,引發了一場全班大討論。現在看來,當時的爭論不免幼稚,然而通過這次討論和爭鳴,同學們不僅加深了對古典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認識,也極大地鍛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這也是金老師早年致力於議論文寫作研究和探索的一次成功實驗。

金老師十分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卻從不囿於課本知識。他經常在課堂上介紹古今中外文化領域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例如:"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由來以及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發生在左翼文學內部的以魯迅、郭沫若、茅盾、成仿吾、錢杏村等人為代表的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19、20世紀西方文學的代表作家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馬克·吐溫和、羅曼·羅蘭、高爾基、肖洛霍夫及其代表作品等等。除此之外,他還不斷介紹當代文學藝術領域中的新觀點、新動向和新成果,要求同學們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和各種報刊,用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金老師還為我們開出長長的一串書名,要我們利用業餘時間認真閱讀。正是在那幾年,我閱讀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魯迅全集》就是在暑假期間通讀的,我特別喜歡魯迅的雜文,先生的《華蓋集》《而已集》《偽自由書》《南腔北調集》《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讓我如痴如醉,有些篇目和名句至今爛熟於心。金老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議論文寫作方法,在閱讀魯迅雜文的過程中,真正得到了消化吸收。

整個高中期間,我所寫的每一篇作文都得到過金老師的悉心指導和點評,幾乎所有作文都被金老師貼在教室後牆的學習園地中,作為範文供同學們閱讀。

金老師當年所做的努力,為我以後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年輕的班主任,金老師作風民主,對待學生有如兄長和朋友,對班級事務從不包辦代替,而是充分信任和發揮班委會、團組織的作用。即使對犯了錯誤的同學,也是和顏悅色,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十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他經常舉辦主題班會,要求學生聯繫自身實際寫出講稿,上台演講,引導同學關心國家大事,熱愛祖國,熱愛集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金老師十分擅長寫作,記得1965年的《新民晚報》"燈花"欄目中,幾乎每周都有一篇署名"紫浩"的隨筆、散文或小品發表;文章寫得短小精悍,大多從小事入手,一事一議,深入淺出,引申出發人深省的道理。那些年,《解放日報》《文匯報》也經常發表金老師關於教育改革方面的"大塊頭"論文,成為同學們爭相傳閱的熱門文章。

金老師雖是一介文人,平時溫文爾雅,但在籃球場上卻判若兩人,打起球來生龍活虎,每場球賽都能拿下關鍵的幾分。曾幾何時,金老師成為很多同學心目中的偶像。

日月如梭,轉瞬間我已經從曹楊二中畢業三十六年了。幾十年來,我先後當過知青,從事過司法實際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主持過政法理論刊物的編輯出版和司法理論研究工作……歷經歲月磨礪,我淡忘了許多往事,然而我們的那段花季歲月連同金老師的諄諄教誨,卻經常浮現在我的腦際;他對我們的培養和訓練,他給予我們的知識和智慧以及他獨具的個人魅力,幾十年來一直伴隨和影響着我,使我受益無窮。

值此建校50周年大慶之際,我謹向母校的各位領導和老師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謝意!祝你們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說明:本文寫於2004年,是13年前的一篇舊作) [1]

作者簡介

陳廣偉,資深司法工作者,長期從事司法實際工作和理論研究和組織工作,也是一名文學愛好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