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帕勞水母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帕勞水母湖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帕勞水母湖

別名: 帕勞水母湖

所屬地區: 帕勞

著名景點: 長灘,洛克群島

類別: 內陸鹹水湖

水母湖帕勞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在數萬年前,水母湖曾是海的一部分,由於地殼運動,周圍的海床升高,逐漸將它與外海隔絕,形成了一個看似普通的內陸鹹水湖。湖中大多數海洋生物都隨着養分的消耗而消亡,只剩下了一種低等的、靠少量微生物就可以生存的海洋生物--水母。由於天敵們的消失,這些水母"遺失"了祖先用以防衛自身的武器--身體內的毒素。這樣,帕勞水母湖擁有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無毒水母。[1]

背景資料

帕勞(Palau)是個很奇特的地方,水面總是波瀾不興,但它卻是形成颱風的地方。國內電視台發布颱風預報時,總有這麼一句話"目前,在菲律賓以東洋面形成的某某颱風正在向西移動,預計將於某時在某地登陸……",這個"菲律賓以東洋面"指的就是包括帕勞在內的地區。

帕勞不僅以海底景觀聞名於世,屬于海洋學家公認的世界七大海底奇觀之首,海面景觀也同樣令人讚嘆。

它的海水共有7種不同的顏色,讓每一個見過它的遊客都讚嘆不已。究其原因,是由於帕勞的海水清澈無污染而其海底景觀造型奇特,一會兒是黑黑的礁石,一會兒是斑斕的軟硬珊瑚,抑或是細細沙礫,還有遠古時代沉積的火山灰,這一切都被清澄的海水毫無保留地映上了海面,於是就有了這養眼的色彩。據說,世界上很多廣告公司都選擇到這裡來拍廣告片。

帕勞島的傳說

根據帕勞的古老傳說,帕勞群島是由一個貪吃愛睡的小男孩--尤伯(Uab)的身體形成的。傳說尤伯食量驚人、脾氣暴躁,村人每天要供應他食物,但隨着尤伯的需索無度,村民不得已決定要將之殺死,於是趁他熟睡時將之捆綁起來,並在四周點火,夢中驚醒的尤伯用力掙扎,最後身體碎裂,於是形成了今日的帕勞群島。

發現

水母湖是在1982年被發現,1985年正式開放觀光,水母湖是帕勞的特殊景觀,它擁有全世界罕見的無毒水母,湖中數種水母聚生,均是現今世界上少見的無毒水母。水母在接近中午的時候會浮到水面上進行光合作用,只見得水面密密麻麻的水母,一閃一閃地泛着金光,耀眼又壯觀。

精彩景點

獨一無二的無毒水母

無毒水母為食草性,主要是靠海藻分泌的營養素維生,因此水母散發着淡淡的橘色光茫,湖中亦有大群的銀面魚及透明的月亮水母,全都是溫和無毒的。在這裡,遊客不必像在別處大海中看到水母時要轉身逃跑,以免被蜇傷,反而可以抱着它們照相、嬉戲。

潛入水中,游到湖中心,數千隻水母出現了!大的我們用雙手都無法將其合攏,小的幾乎就像個水中升騰的氣泡,一鼓一鼓地撐着它們橙紅色的大頭"降落傘",不知不覺地飄過來。一些膽大的人伸出手,輕輕攏住它光滑、柔軟的頭,仔細地觀察着這些幾近透明的小生靈;一些膽小的人也伸出了手,沒辦法,你不出手擋一下,憨憨的它們就沒頭沒腦地向你的腦袋撞過來了。在陽光照射之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從水底,一顆顆大大小小的水母,還在不停地向上升騰,那陣勢好像戰爭中大規模空投傘兵,只不過,這裡的傘兵是從下往上跑的。

長灘彩虹狀的白色走廊

長灘是一處經常在各類廣告鏡頭中出現的勝地。之所以叫"長灘",是因為在兩個相鄰約兩公里的海島間,有一帶寬寬的白沙形成的走廊。漲潮時,它隱身于海底,呈現淡綠色的一條寬帶海域;落潮時分,它就變成了一條白色的陸上走廊,可以步行從一島走向另外一島。漸行漸近,長灘那絕美的氣勢撲面而來,蔚藍色的寬闊洋面上,兩個孤獨的綠色小島間,一條優美的彩虹狀月白色弧線划過。午後赤道上強烈的陽光,使沙白得耀眼,令人不敢正視。而大海似乎吞噬了驕陽的銳利,敞開自己深邃的胸懷,藍得徹底、藍得乾淨、藍得大氣、藍得沒有一絲一毫的怯懦。

洛克群島RockIsland

整個帕勞最亮麗耀眼,最受觀光客青睞的要屬位於群島南部的洛克群島。這些美麗又奇怪的蕈狀火山群島,布滿生機盎然的熱帶植物,潛水處的礁石橫生,沙灘圍繞,使得海水呈現出深淺不一、碧綠湛藍交融的生動色彩,適溫的海水,沒有一絲人為的污染,非常適合各種海上活動。環礁沙灘里蘊藏着豐富的水族生態,綠藻、游魚、珊瑚、珠貝……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獨特的洛克群島坐落在科羅與貝里琉之間,有"水上花園"之稱的洛克群島,其實是百萬年前浮生起來的古老礁脈,由兩百座石灰島組成,稀少人煙的島嶼布滿了濃密森林,看起來像綠色草菇,南面島嶼則有沙灘,景觀十分美麗。硬珊瑚是一處可見到底但采不到底的浮潛地點,在浮潛時,可以看到一片由硬珊瑚組成的海域,往較深的地方可能可以發現"龍王鯛",也就是帕勞的國寶魚。在軟珊瑚區有着色彩鮮艷的珊瑚,有時可能已經見不到底了,美麗的紫色珊瑚、黃色珊瑚……依附着岩壁而生。軟珊瑚區的珊瑚有些是具有毒性的,所以必須要保護自己的腳避免去踏到珊瑚,當然同時也要做到保育工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