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帝舜師事許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帝堯、帝舜師事許由,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師徒如父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歷來是敬師的名言,把老師的恩德比之於父親,因而老師不但有「恩師」之稱,而且被弟子稱為「師父」。老師是倫理道德、知識、價值觀念的傳授者,教人為人處世的行為規範,是道德的表率。在跟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事奉老師的道理,嚴格按照老師的教導去做。
原文
許由是上古時代一位高潔清節之士,《莊子•天地》篇云:「堯之師曰許由」,《呂氏春秋•孟夏紀•尊師》篇云:「帝舜師許由」,許由曾為堯、舜兩位聖君的老師。他學識淵博,道德高尚,重義輕利,與堯、舜一樣稱為聖人。
史載帝堯治理天下萬民,使海宇清平,舉賢任能,可謂人才濟濟。但他仍唯恐埋沒人才,還常常深入山野之間去尋查細訪,求賢問道,他聽說許由是有道之名士,於是千里相訪。帝堯與許由見面傾談後,許由了解到帝堯志趣不凡,的確是位聖主,帝堯對許由講述的天下之理佩服之極,因此就拜其為師。
帝堯還都後,就想把這個天下讓給許由,他將朝政交大司農等代理,即日命駕,往訪許由,朝拜許由於沛澤之中。帝堯對他極為恭敬,執弟子之禮,北面而朝之,說道:「弟子德薄能鮮。當初即位之時,曾經發願,暫時忝攝大寶,過一過渡,必定要訪天下之聖賢,將這天下讓給他。現在弟子細想,老師才德好比太陽和月亮,並世聖賢無過於老師。願將這天下讓與您,請您慨然擔任以安萬民,不勝幸甚。」許由說:「帝治理天下,天下已經得到大治了,國泰民安,萬民豐樂,這一切都是帝的功勞,而現在讓我來接替,我是為名而來嗎?」帝堯一再相讓,許由堅辭不肯。次日,帝堯再訪許由,許由竟不知到何處去了。
許由從沛澤遁出之後,為了不使帝堯再找到他,就跑到中嶽嵩山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在那裡耕作隱居,不覺已過一年。帝堯到處尋訪,終於打聽到了許由的消息。一日,許由正在田間低頭幹活,忽覺有人走近來,高叫:「老師!」向他行禮。許由抬頭一看,哪知是帝堯,不覺詫異,就問道:「帝怎會跑到這裡來?有什麼事?」帝堯道:「前番擬將天下讓與老師,原是為弟子無才無德,深恐誤盡蒼生,所以有此舉。不意老師匿跡潛蹤。擬懇求道德卓越之人,為弟子輔佐,但是仔細一想,道德卓越之人,仍舊無過於老師。所以今朝竭誠再來敦請老師,作九州之長,輔佐弟子,還望老師不要推辭,不但弟子一人之幸,實在是天下萬民之幸也。」許由聽到此,說「天子總理九州,就是九州之長。從古未聞天子之外,還有什么九州之長。帝之此言,某所不解。」帝堯道:「本來沒有這個官名,不過弟子請求老師輔佐,特設此官以表隆重,還請老師屈就。」許由再次推辭歸隱,使人再找不到他。但是帝堯對許由一次讓位,一次召為九州長,百姓們都知道了,人們都稱讚帝堯的胸懷和許由的境界。《莊子• 讓王》篇記載此事云:「堯讓天下,許由不受」。
舜耕於歷山時,把肥沃的土地讓給他人,講究禮讓,重視仁義,半年以後,那裡風氣大變,種田的人居然都知道自己取那磽瘠之地,而將那肥沃之地互相推讓了。人們個個都敬重舜。有時鄰居爭鬥,都要請舜裁判,舜的話比官令還要佩服。遠近的人聞風而搬到歷山去住的,竟有爭先恐後的情形,使偏僻之地逐漸成了繁盛之區。人們稱舜為聖人,說「真是『聖人所過者化』啊。聖人只教我們以義,不教我們以利;聖人只教我們以讓,不教我們以爭。」可見舜化導的功效了。
舜在一次耕種之暇,來到了箕山遊覽,只見一個老者迎面而來,一不小心被石子絆足,跌在地上。舜看見了,忙過去扶了他起來,到一塊石上坐下,老者一再感謝。舜看他年紀甚高,就問他家在何處,又問他姓名。那老者道:「我已幾十年不說姓名了,你問它作甚?」舜聽了,覺得詫異,叫問不已。那老者道:「汝叫什麼名字?」舜告訴了。那老者笑道:「原來是你,我亦久聞你的名字。罷,罷,我就告訴你,但是你不要告訴人。」舜連聲答應。老者道:「我姓許,名由,字武仲。」舜不等他說完,就拜了下去,許由止之不住,舜起身再道:「先生家在何處?我送先生回去吧。」許由笑道:「你願送我回去,也好,我家就在箕山的那一面,不過煩勞你了。」舜道:「得以伺候長者,正是求之不得之事,敢說煩勞嗎!」當下舜扶了許由過山,直到許由家中。許由深表感謝,又與舜交談,舜請拜許由為師,許由亦不推辭,就收舜為弟子。次日,舜送了許多日用之物給許由,以當束脩之貲。自此以後,耕種、貿易之餘,舜常去請教,許由給他講述了很多道理,舜後來成為德行感召天地,仁政澤被四方的聖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