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燈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帝王燈魚學名巴氏絲尾脂鯉(Nematobrycon palmeri),為脂鯉目,脂鯉亞目,脂鯉科,裸脂鯉亞科,絲尾脂鯉屬一種淡水魚類。帝王燈魚分布於南美洲哥倫比亞聖胡安河流域,外形優雅,色彩美麗,可作為觀賞魚類。[1]
簡介
帝王燈又名皇帝燈、帕氏珠身脂鯉、藍帝燈,脂鯉科魚類。這種魚膽子極小,畏強光,基本上都是單種飼養的,身體色彩是由四條界線模糊的寬闊縱帶組成的。 學名:Nematobrycon palmeri
飼養條件:pH:5.0~7.5、22~29℃
拉丁學名:Nematobrycon palmeri
成魚體長:4.0~5.0 cm
性格:溫和
適宜溫度:23.0~27.0 ℃
酸鹼度:pH 6.3~7.4
硬度 :dGH 5.0~18.0 N
活動層次:頂層
繁殖方式 :卵生
雌雄鑑別:容易,雄性是三叉尾,雌性沒有中間的一叉,是叉尾。
性成熟年齡:6個月,18~24個月後體長達到最大
其他備註:目前全國各地均有繁殖。
外貌
帝王燈魚體長4厘米或稍大,體形粗壯,體色富於變化,整體呈鉛灰色,體軸中央為雙排色帶:其中下方為一條醒目的粗黑帶,黑色一直延續到尾鰭正中央;上方則混雜了藍紫色或藍色的彩色色帶。帝王燈魚雖然為脂鯉類,但沒有脂鰭(既背部後方的第二個小鰭),尾柄部分長,故臀鰭十分延長。帝王燈魚的尾鰭為三叉形,中央有一條拉長的尾絲,顏色與體軸黑帶相連,同為黑色。
形體特徵
身體紡錘形,眼大鰓圓,口略上位,是一種體長不超過5厘米、沒有脂鰭的脂鯉魚類。背鰭很高,位於背部中央最高處,尖端伸長;胸鰭和腹鰭很小;臀鰭很長,前高后低,後端幾乎跟尾鰭相接;尾鰭形態非常特別,叉形,上下葉的尖端鰭條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伸長,尾鰭中央的鰭條也會很獨特地延長。身體色彩是由四條界線模糊的寬闊縱帶組成的,背部橄欖褐色,向下逐漸過渡到紫藍色,身體中軸線附近是一條寬黑帶,從眼的下方一直延伸到延長的中央尾鰭鰭條部位,腹部為閃金黃光澤的銀色。各鰭基本透明,只是在背鰭前緣、臀鰭和尾鰭的外緣,以及尾鰭的中央鰭條等位置呈現墨黑色。眼睛虹膜湛藍色。
飼養方法
帝王燈屬於適應性較強的魚種,通常適宜微酸性軟水,水環境pH 5.5~7.0,硬度dH5~15,水溫22~29℃。這種魚伴養在水草缸中非常好看,但唯一缺點就是及其兇猛,領地意識很強,不僅本種之間激烈爭鬥,也偶爾會和周圍的魚類打架,有時即使體型比它大的魚它也敢於攻擊。帝王燈是有着很堅硬的牙齒的,打架時會對對方造成確實的傷害,所以最好飼養在較大的水族箱中,本種單獨飼養,同時混養其他體格強壯的魚。
換水不要過頻,每次換水以抽底污為主,換水量不要超過總量的1/3,補充的新水也要充分熟化。這種魚經常由於換水不當而染病。帝王燈愛吃活食,有的資料上建議少餵活餌而代之以優質的燈魚專用餌料,以保持艷麗的體色。每周餵食2~3次,每次投餵量以兩指能拈起的量為度。
飼養特點
溫和,強壯,可與其他品種魚混養。對水質要求不嚴。可餵於薄片、乾燥顆粒飼料及小型活食。
分辨雄雌
幼魚難區分雄雌,隨着成長,雄魚的尾巴上下緣和中間會向回延伸並突出尾部,成熟雄魚的臀鰭邊緣鑲有很強的金黃色,眼睛偏冷藍色;而雌魚則沒有明顯的尾部突出部分且眼睛偏黃綠色,很有帝王的氣質。[2]
繁殖
養好帝王燈的難點是繁育,雖然在適應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帝王燈能在水族箱中自由配對繁育,但是鑑於它們常在夜間產卵,且每次產卵量少,更兼之帝王燈有食卵的習性,即使白天在不太亮的照明光線和密集水草環境中也難以觀察到產卵的情況,無法及時採取措施,所以往往是未等卵被發現就已經被吃掉,除非在水族箱中多種莫絲這樣的絮狀水草,或者在養魚前設計好保護卵的裝置。[3]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