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5/5e/%E5%B8%A6%E6%B5%B7%E6%B4%8B%E7%8E%AF%E5%A2%83%E5%9B%BD%E5%AE%B6%E9%87%8D%E7%82%B9%E5%AE%9E%E9%AA%8C%E5%AE%A4.jpeg)
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以熱帶海洋環境動力過程研究為主線,重點研究南海及其鄰近大洋海洋動力與生態響應及其氣候環境效應,發展以南海及其鄰近大洋為核心的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理論。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個快速發展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機遇的創新園地,是炎黃人實現幾千年藍色夢想、走向大洋深處的新的起點。
簡介
南海是我國走向深海科學研究的窗口和重要陣地。南海背靠歐亞大陸,面臨太平洋,瀕臨印度洋,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面積約356萬平方公里,分布着1000多個島嶼和礁盤,具有熱帶海洋、寬廣陸架、深水海盆和多島礁等環境特徵。南海不僅是我國管轄的面積最大的海域,同時也是我國唯一具有深海特徵的海域。在我國管轄的南海200萬平方公里範圍內水深大於500米的深水區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南海大面積深水的有利條件,前瞻性部署深海研究工作,既為未來南海的生物資源和深水油氣(水合物)資源開發、海洋工程建設和國防活動等提供保障,又為今後我國深海大洋研究建樹熱帶海域的範例。深海大洋不僅是人類了解地球亟待填補的空白,走向深海大洋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而且其對於未來國家安全和資源保障,在國防和經濟上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區域海洋學研究越來越受到國際海洋界的重視,而南海是熱帶區域海洋科學創新性研究的理想場所。
實驗室自2003年評估以來,在主管部門和依託單位的領導、支持下,全室人員圍繞國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瞄準熱帶海洋環境學科領域的國際前沿和發展趨勢,根據評估專家的意見,在學術委員會的指導下,勤奮工作,不斷進取,實驗室的各項工作保持着強勁的持續上升勢頭,其綜合實力、競爭能力和國內外的地位與影響在不斷提升。
機構特色
利用實驗室的特色和優勢,其中包括在南海中尺度環流特徵綜合分析與研究的基礎上又融入區域海氣相互作用過程與海洋生物動力學,加強多學科的交叉滲透,開展原創性研究;遵循宏觀把握、微觀量化的學術思路,南海上層海洋動力熱力過程研究正在從定性、定量到走向預測;為深入研究南海深海環境演變,實驗室已把研究範圍拓寬至南海西邊界流與深水中央區,研究流域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對南海熱帶海洋環境尤其是熱帶典型生態系統[2]結構與功能的影響;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緊緊圍繞國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着力解決南海島礁系列重大海洋工程等建設中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既直接為海洋產業等部門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又豐富和發展熱帶區域海洋學體系。
視頻
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大盤點【中國科訊】,搜狐,2019-12-08
- ↑ 怎樣理解生態與生態系統 ,搜狐,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