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特哈爾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席特哈爾塔》,寫的就是印度婆羅門的故事,說的是婆羅門青年席特·哈爾塔出身顯貴,可是卻內心苦悶,厭惡俗世,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是抑鬱症的典型症狀,最後竟離家出走,成為了一名苦行僧,並在頓悟中領悟了佛教的秘密。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德國作家,詩人。出生在德國,1919年遷居瑞士,1923年46歲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獲多種文學榮譽,比較重要的有:馮泰納獎、諾貝爾獎、歌德獎。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2年於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歲。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為題材,表現對過去時代的留戀,也反映了同時期人們的一些絕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旅》、《玻璃球遊戲》等。 黑塞的創作生涯始於詩歌,也終於詩歌,他的詩歌中自始至終貫穿着一種富於音樂節奏和民歌色彩的浪漫氣息,表現出對旅行、自然和樸素事物的愛好,和他小說中的彷徨、孤獨、感傷、夢幻以及對理想的渴望的浪漫氣息完全一致。在他早期詩歌中,這種孤獨、感傷的氣息最為濃郁。他早期的小說也具有田園詩風格的抒情氣息,與其中後期的作品有顯著差別。 黑塞的大多數作品主題都緊緊圍繞人對生活的兩極性的認識,是對這一思想的詩化表達。他在1924年寫的散文《療養客》中直抒胸臆道:我要用詩句、用篇章讚美世界的二極性,因為在那火花閃耀的兩極間我看到了生活的燦爛。中國的老子為我們留下不
內容預覽
席特哈爾塔,這個婆羅門的英俊兒子,這隻年輕的雄鷹,在房子的背陰處, 在河岸邊小船旁的陽光下,在婆羅雙樹林的樹蔭里,在無花果樹的濃蔭下,與他的好朋友並且同是婆羅門之子的戈文達一起長大了。在河岸邊,在沐浴中,在神聖的洗禮時,在神聖的祭祀時,太陽曬黑了他的淺嫩的肩膀。在芒果樹林裡,在孩子們遊戲時,在母親哼唱時,在神聖的祭祀時,在他那身為學者的父親教誨時,在賢人們講話時,?濃蔭融入了他的烏黑的眼睛。席特哈爾塔早就參加了賢人們的談話,與戈文達苦練辯論,與戈文達苦練觀察的技巧,以及專心潛修的功夫。他已經學會了無聲地默誦「唵」,?默誦這個詞中之詞,吸氣時默誦這個詞,呼氣時默誦這個詞,全神貫注,額頭上寵罩着清純才智的光輝。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