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常家大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常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榆次西南東陽鎮車輞村,距榆次17.5公里,是清代建築風格的傳統民居建築。

車輞由四個小自然村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與四寨相距各半華里,形成一個車輻狀,故名"車輞"。常家大院古樸凝重的建築風格,淳厚濃郁的民俗情調,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智慧與才能。

常家大院看點

一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結構的牌樓,牌樓兩側各有磚雕花牆,使方正雄渾的北方庭院增添了南國園林秀色。

二是在每個院落中隨處可見的磚雕、木雕、石雕,別具風采。房脊的吻、獸和雕花護脊,照壁、花牆磚雕,均為清代磚雕珍品;現存的部分磚雕護欄,在貴和堂的樓層護欄上,全部由磚雕砌成,欄柱、欄板不見砌縫,渾然一體,無論雕刻還是壘砌,堪稱清代建築中的上乘工藝。而宅第中的窗戶木雕、門框、屏風、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多種多樣,使人眼花繚亂。

三是除了建築上的精雕細刻,常家大院還收錄了中國歷代眾多書畫大家的法貼,即書法藝術真跡刻在木石上的複製本。

其中蘇軾以楷書書寫的「二亭雙絕」———《豐樂亭記》和《醉翁亭記》,彌足珍貴。

杏林清代名人聯帖中,選擇了清代左宗棠、劉墉、林則徐、李鴻章、曾國藩、鄭板橋、康有為、梁啓超等書法界代表人物56位,皆為精品;聽雨樓法帖則收集了上起唐代,下至清中葉50餘大書法家的作品,其中顏真卿、賀知章、歐陽洵的書法珍品,許多已不傳於世,均為奇珍;御筆亭則收集有從夏禹到清宣統在內的42位帝王及唐武則天、清慈禧兩位女帝王之筆跡,蔚為大觀。 [1]

簡介

從清康熙年間到光緒末年,經過二百餘年的修築,常氏在車輞整整建起了南北、東西兩條大街。街兩側深宅大院,鱗次櫛比,樓台亭閣,相映成輝,雕樑畫棟,蔚為壯觀。共占地一百餘畝,樓房40餘幢,房屋1500餘間,使原先四個自然村連成了一片。有諺曰:"喬家一個院,常家二條街。"常氏宅院的建設規模當時稱為三晉地區民居建築之首。

山西榆次常家,以財取天下之抱負,逐利四海之氣概,制茗於武夷山,扎莊於恰克圖,拓開萬里茶路,經銷蒙俄北歐,綿延二百餘年,遂成富甲海內之晉商巨賈,中國對俄貿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業長盛不衰之原委,就在於該族深謀遠慮,居富思危、課子苦讀、家學淵源,代代恪守「學而優則賈」的家訓,源源將優秀的文化人才輸送到商界,經商集團保證了持久精英,縱橫捭闔,將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完美地體現於經濟意識與經營活動中,實現了經濟理性與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馳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主要景點

常氏在商儒互長,商業日益興起之際的明末清初,開始了在車輞故里的宅第修建。九世常萬已、常萬達兄弟的事業如日中天,宅第建築也隨之進入了鼎盛時期,萬圮由南向北,建成一條街,俗稱西街;萬達在村北購置土地,建起一條新街,俗稱后街。遂有常家兩條街之稱。

經之後近二百年的完善,這兩條街,深宅大院百餘處房屋四千餘間,樓房五十餘幢,占地六十萬平方米。院內樓廳台閣,雕樑畫棟,精緻恢宏,蔚為壯觀。另有七處園林,名花古木,高閣低亭,曲廊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牆八道堡門的環圍下,實現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想、可觀賞、可瀏覽、可悅心、可詠嘆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莊園。

現已修復的四萬平米宅第,八萬平米園林,雖只占原規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莊園風格,再現了昔日風采。

從布局上看,主體建築以雄渾方正的北式庭院為主體,每個正院均分內外兩進,外院南房倒座一律臨街,東側辟各式門樓。

前院有東西廂房各五間,正北則又一處倒座南房,正中設垂花門。里院則呈長方形,庭院寬敞,約為外院一倍,上房與南房相對稱,東西各有廂房十、九、八間不等。如上房、南房各達八間時,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從不越「方正」之規、「等級」之矩,充分顯示了名門望族的氣勢。但其附屬建築卻又充分顯示了南國園林建築的「靈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綺麗」。常家大院的綺麗,主要展示在三個方面,具有極高的建築水平和藝術價值,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結構的牌樓,飛檐斗拱小巧玲瓏。牌樓兩側各有磚雕花牆,婉如鑲嵌寶石的扎帶,使方正雄渾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畫龍點睛般的南國園林秀色。這牌樓花牆將正院隔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種形式,具有獨特風格。


其次是院落之間與院落之後,大多建有花園、菜園,有小門與正院相通。進園之後,有甬道貫通,曲折迂迴其間點綴迴廊、亭榭、小橋流水,或草石農舍,或奇花異葩,匠心獨具,猶似南方園林。

第三是在每個院落中觸目可見的磚雕、木雕、石雕和木構件上的彩繪藝術,別具風采。

磚雕藝術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房脊的、獸和雕花護脊,造形優美,線條嫻熟,刀法細膩,均為清代磚雕精品;二是照壁、花牆磚雕,既有傳統的「百壽圖」、「吉祥圖」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鳥獸和干、鮮果品等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磚雕藝術;三是每排廂房「硬山牆」上端的「墀頭」或花,或鳥,或獸,或字,兩兩成對,卻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現存的部分磚雕護欄,在貴和堂的樓層護欄上,全部由磚雕砌成,圖案由福、壽、喜、祿、禎、祥團花和八卦爐、懸壺、文房四寶等組成,欄柱、欄板渾然一體,猶如天然而成,絲毫不見砌縫,無論雕刻藝術,還是壘砌藝術,堪稱清代建築中的上乘工藝。另一部分在養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藝術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藝術有護欄、門獸、護牆等,大多用細砂石雕成,刻有各種圖案。砂石的粗獷,雕工的細膩,相映得彰,別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戶木雕、門框、屏風、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圖案千變萬化,造型手法各異,木質多種多樣,恰似木雕展覽,使遊人眼花緣亂。可惜木質不易保存,破壞十分嚴重。

歷史意義

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築的代表,室內布置十分講究,處處反映出書香門第的穩重古樸、勻稱適宜。室內的琴棋書畫、文房四寶、奇花異卉、山水盆景,有別於其他晉商宅院。

作為儒商宅院,有其獨到之處,讓人耳目一新。充分顯示了古代工匠精湛的工藝技巧和完美的藝術造型,作為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300餘年的滄桑變化,常家大院的破壞程度是很大的。鑑於開發晉中商業文化旅遊的需要,政府正擬逐步恢復古建築原貌,按照儒商的特色進行室內的陳列市置,為晉商文化旅遊增添一顆別具特色的璀璨明珠。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