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會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常德會戰
常德會戰又稱湘北戰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 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在常德地區進行的會戰。侵華日軍為牽制國軍對雲南的反攻,並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對抗日戰爭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的一場戰役。
1943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中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擊斃日軍1萬餘人。
常德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的會戰之一,也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戰爭背景
1940年9月,日本與德、意兩國簽定了"軸心國協定",英美等國開始了對"軸心國"的物資禁運,日本便加速了在中國掠奪的步伐, 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常德當時屬於重慶蔣介石國民政府所轄的第六戰區,毗鄰的宜昌、武漢、岳陽等城市均處於嚴密控制之下。此時,常德處於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最前沿。
國民政府為了與盟軍協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後從第六、第九戰區陸續抽調7個軍轉用於雲南及印度,準備反攻緬甸。日軍為牽制中國軍隊不再向印、滇轉用,以策應其南方軍的作戰,再次組織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