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常遇春墓為明代開國功臣、開平王常遇春的墓葬,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太平門外鎖金村街道崗子村紫金山第三峰西麓,北安門街富貴山隧道北出口外東側、仇成墓南側的竹林中,坐東朝西。
常遇春於洪武二年(1369)在柳河州病卒,賜葬鐘山。墓區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前為神道,其上依次為石望柱一及石馬(配有馬夫)、石羊、石虎和武將各一對,1988年修城東幹道時將石刻向內遷移20米,並導致石馬位置擺放錯誤,未緊貼神道放置。後為享殿遺址及墓冢,墓冢封土殘高2.4米,底徑9.5米,經修整後於底周包以環石,前有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重修時其後裔所立「明故世祖開平王遇春常公之墓」墓碑[1]。
墓地位置
常遇春墓原址為六朝古剎草堂寺,元末,草堂寺毀於戰火,明初以其地為常遇春墓址。現址墓道兩側尚存一石柱,二石馬,二石虎,二石羊,二武將石像。
據文物部門的資料記載,常遇春的墓位於南京市太平門外紫金山之陰白馬村,也有說是位於太平門外鎖金村街道崗子村鐘山第三峰西麓。墓地位於紫金山上,從富貴山隧道北側出口,沿着北向的路逆行(注意迎面車輛),左側是白色山牆,行不遠可見一小缺口,由此處上山,沿山間小路前行,鳥語花香,山外依稀可聽見來往車聲,頗有世外桃源之感。順小路走百餘米,可看見仇成墓的指示(仇成墓後面另敘),繼續向前,可看見常遇春之墓。常遇春墓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借着朱元璋的光,升級為世界文化遺產。1951年被考古發掘。
建築規模
常遇春墓占地約2500平方米,墓經整修,底徑9.5米,封土高2.4米。神道現存石望柱1,石馬2,旁有控馬官,石羊2,石虎2,武將2,墓碑1,墓地周圍有柱礎數個,為享堂遺址。1988年修城東幹道,神道石刻向內遷移20米。宋濂撰寫的神道碑,早已無存。《金陵古蹟圖考》稱丘墓不可考。
在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王帽圈村還有一個常遇春墓,經專家考證是衣冠冢。墓為長方形,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30餘米,四圍由高2.5米窯磚砌護而成。墓平頂,無碑竭,上面栽有200多株金絲小棗。
人物生平
常遇春(1330-1369),南直隸鳳陽府懷遠(今安徽省懷遠縣)人,是朱元璋的大將,在朱的諸將之中,名氣僅次於徐達,功勞本上也排名第二。最初落草為寇,在元末,起義風起雲湧,而常跟隨的老大隻願占山為王,沒什麼理想。常遇春一看跟着這個老大沒什麼出息,乾脆跳吧。投靠了朱元璋。當時的朱元璋已經不是要飯的和尚,已經有點規模。常遇春一來就要當領導,朱元璋很不屑,說你先待會,等我看看你的本事再說吧。沒多久,機會來了,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常遇春那是有真本事的,一碰機會立即脫穎而出。朱元璋立即給了個總督的官當。後面的事就越來越精彩,常遇春越來越能戰,與陳友諒一戰,那是驚天動地。陳友諒的海軍部隊以大艦為優勢,占據河流上游,常遇春帶着部隊衝鋒,勢不可擋。敵軍張定邊率一支別動隊突襲朱元璋的旗艦,老朱慌亂之間,船又擱淺。打,打不過;跑,跑不了。朱元璋就差喊一句,「天亡我」了。常遇春可能當過狙擊手,用箭幹掉了張定邊,解了朱元璋的圍。不過這事事後要自己講,否則誰知道是你幹的好事呢?朱元璋是解圍了,常遇春的船又擱淺了。立了功要是命沒了,那算白忙活。後面的事就象小說里寫的一樣,「有敗舟順流下,觸遇春舟乃脫」[2]
視頻
常遇春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常遇春墓 常遇春貢獻卓越那他的墓有特別之處嗎? ,百戰網,2016-3-3
- ↑ 常遇春是怎麼死的?明朝大將常遇春墓在哪 ,趣歷史,201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