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帽蘭 | |
---|---|
圖片來源 |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帽蘭 漢語拼音:Mào Lán |
帽蘭,中藥名。為山茶科紫莖屬植物紫莖StewartiasinensisRehd.etWils.的樹皮及根皮。植物紫莖,分布我國中部至四川等地。具有舒筋活血之功效。主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帽蘭
拼音名:Mào Lán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山茶科植物紫莖的樹皮及根皮。
原形態
小喬木。樹皮棕色,小枝有毛或光滑。葉互生,常聚生於枝頂端;革質;橢圓形、倒卵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3厘米,先端慚尖,基部狹楔形,少有圓形,邊緣疏生圓鈍齒,有毛或近於光滑;葉柄長5~8毫米。花白色,單生於葉的下方或葉腋;花梗長4~8毫米,但亦有長達2厘米者;小苞片2,披針形;萼片5,與苞片相似;花冠5,寬卵圓形;雄蕊多數,花絲基部聯合。蒴果扁圓形,有5棱。花期4月。
生境分部
性味
性涼,味辛苦,無毒。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
用法用量
內服:浸酒,0.5~1兩。[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相關配伍
- 1、治跌打損傷,配白郎花、牛刺蘭、龍鬚草、大血藤、劉寄奴、霸王七、紅毛七、馬蹄烏泡酒服。(《四川中藥志》)
- 2、治風濕麻木,配淫羊藿、土巴戟、筋骨草、羌活、防風、秦艽、香加皮、牛膝、黃桷根、活麻根、松節泡酒服。(《四川中藥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