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乾旱區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目錄

名詞解釋

乾旱區(arid zone)指屬於乾旱氣候的地區,約占陸地面積的30%,其共同特徵是:降水量少而變率大,一般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皆大,可能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多風沙,雲量少,日照強。水分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長的主要因素。由於熱量充足,當利用灌溉供水與加以施肥時,有可能成為高產地區。降水稀少、蒸發偏大、產流量很少的地區。如中國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吐魯番盆地等內陸區域。尚有所謂半乾旱區,降水略大於蒸發,如陝、甘等大部分地區。

乾旱區是降水稀少、蒸發偏大、產流量很少的地區。如中國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吐魯番盆地等內陸區域。尚有所謂半乾旱區,降水略大於蒸發,如陝、甘等大部分地區。

由於氣候—水文過程的分異,地球上各地區的蒸發與降水不平衡。簡單地講,當蒸發超過降水,形成「缺水的乾旱地區」,反之形成「富水的濕潤地區」。水循環過程是複雜的。

通常將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區稱為乾旱區,年降水量在200—500mm之間的地區稱為半乾旱區。一般研究的乾旱區(arid area)是二者的總稱。

中國科學院自然區劃工作委員會以乾燥度定義乾旱區,乾燥度是由經驗公式得到的。197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機構提出的荒漠化圖以乾旱指數P/Etp來確定乾旱區。這裡P為降水,Etp為由彭曼方法計算得到的蒸騰。它綜合反映了氣溫、風和太陽輻射。P/Etp<0.03的地區為極端乾旱區,0.03≤P/Etp<0.20為乾旱區,0.20≤P/Etp<0.50為半乾旱區。

規模變化

乾旱半乾旱區約占全球陸地表面積的40%,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已有研究表明多數氣候系統模式不能較好地模擬全球乾旱半乾旱區面積擴張程度。

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全球乾旱半乾旱區面積將會加速擴張,到21世紀末將占全球陸地表面的50%以上。其中,全球乾旱半乾旱區擴張面積的四分之三將發生在發展中國家,乾旱半乾旱區擴張將使發展中國家面臨土地進一步退化的風險,並加劇其貧窮程度。

通過對比過去近60年的觀測數據與氣候系統模式模擬結果,證實氣候系統模式明顯低估了全球的乾旱演變速率,進而利用歷史觀測數據對氣候系統模式模擬結果進行了訂正,使其能夠更好地反映全球乾旱半乾旱區面積的變化。訂正後的模式數據被用於預測未來中等排放情景和高排放情景下乾旱半乾旱區面積變化,發現在高排放情景下,21世紀末乾旱半乾旱區面積相比1961—1990年氣候態的面積將增加23%,而78%的乾旱半乾旱區面積的擴張將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