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濕循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乾濕循環是生態學一個名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乾濕循環是指某種物質在反覆乾燥、濕潤狀態下進行某種指標的試驗過程。
乾濕循環作用下膨脹土的特性:
結果表明:(1)通過超微型貫入試驗能夠簡單、快速和有效地掌握膨脹土在乾濕循環過程中力學特性的時空演化特徵;(2)試樣的貫入阻力在乾燥過程中總體呈增加趨勢,相對於深部土體,表層土體的貫入阻力對乾燥作用更加敏感;(3)乾濕循環作用對膨脹土的力學特性有重要影響,隨乾濕循環次數的增加,膨脹土的貫入阻力總體上呈減小趨勢,貫入曲線由單峰結構逐漸向多峰結構過渡,貫入阻力的空間差異性更加突出,且該現象在低含水率區間更加明顯。
乾燥過程中土顆粒收縮靠攏、密實度和顆粒接觸點增加及土吸力增加是導致膨脹土貫入阻力增加的重要原因,而乾濕循環作用導致的土結構鬆散化、裂隙化則是引起膨脹土整體力學性質弱化的重要原因。
在脫濕和吸濕過程中,試樣孔隙比隨吸力變化可分 3個典型階段:大幅變化階段(0.4~9 MPa)、過渡階段(9~82 MPa)和平緩階段(82~262 MPa);當吸力大於 113 MPa時,試樣的脹縮變形基本可逆,而當吸力小於 113 MPa時,試樣的脹縮變形表現出明顯的不可逆性,且不可逆程度隨吸力的減小而增加。試樣在常規乾濕循環過程中的脹縮變形隨循環次數的增加逐漸趨於穩定;脹縮特徵受干縮路徑的影響非常明顯,全乾縮路徑中測得的膨脹率高於部分干縮路徑,膨脹速率隨乾濕循環次數的增加而增加;試樣在乾濕循環過程中的膨脹率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吸濕能力。
參考文獻
- ↑ 文字記載前的1500年的歷史都發生了什麼,搜狐,2020-10-14
- ↑ 堯舜禹時期之中國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變遷,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