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縣後時初級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平和縣後時初級中學創辦於1963年2月,初名「後時農業中學」,校址在壺峰村的炮樓內。班級2個,學生數不多,教職工3人。
學校簡介
建校後,校址屢次遷徙,先遷到山布庵,再移到峰山村山前埠,最後遷到現今校址——大溪鎮山布村。建造了一幢磚木結構的兩層樓為教室,取名「薈英樓」,又稱「五七樓」,下層四間為教室,二樓為教師宿舍。
學校建設
隨着學生數的不斷增多,學校的規模不斷擴大。增蓋了兩座教師宿舍,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教學樓,二層半,共8間教室。教室前方右邊空地闢為實驗園地,左邊為操場。
1994年後,學校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大興建築,徹底更新校舍,不斷完善教學設備。在薈英樓前新蓋了一座教師宿舍樓,並在原先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教學樓的基礎上,加蓋一層,並擴建圖書閱覽室、會議室、化學物理實驗室和電腦室、公寓樓,教學設施[1]完備。
歷史沿革
在校址變遷的過程中,學校幾經易名。初名「後時農業中學」,後改為「五七中學」、「壺嗣中學」,1972年2月更名「大溪二中」,1984年再度更名為「平和縣後時初級中學」。
辦學條件
現在,後時中學占地面積1.3萬多平方米,校舍面積4千多平方米,擁有14個教學班,786名學生,42位教師。
教學成果
40幾年來,學校以「團結、奮發、拼搏、進取」為校訓,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思想為指針,努力創建教育現代化新學校;遵循和探索自主教育規律,培育學生成為志向高遠、基礎紮實、素質優良、特長明顯的學生。為社會和上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人才,中考成績始終位居全縣前列。學校各項工作突出,1991—1994年、1995年被省評為「文明學校」;2000年再次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學校」 的光榮稱號;2001、2003年被縣局評為「畢業班工作先進單位」;2004年再次被評為「縣級文明學校[2]」。
參考文獻
- ↑ 中小學教學設施設備配備標準,道客巴巴,2014-01-12
- ↑ 文明學校評選標準,豆丁網,20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