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平家物語》,日本中世前期的戰爭小說。成書於鎌倉時代(1192—1333)的初期。本書據說最初為3卷本,由於廣泛流傳,互相傳抄,不斷增益,加之作為藝人演唱的底本,其內容逐漸擴大,日趨豐富,各種版本,相繼問世。至日本南北朝時期(1336—1392),已有6卷本、12卷本、20卷本等。世間流傳最廣的是12卷本外增補了《灌頂》一卷的13卷本。中譯本於1984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譯者周啟明、申非。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了編年體與紀傳體巧妙結合的文體,敘述了平氏興亡的經過。書的前半部,中心人物為平清盛,配之以在為人和性格上與之截然不同的重盛,寫清盛以下平氏的驕橫跋扈和制約其橫暴的重盛的忠孝節義,穿插着由於清盛等人的暴戾而引起朝廷與武家對平氏的反感。世俗百姓及山門僧眾的動向。書的後半部,寫木曾義仲入京,平氏流落,源平交戰和平氏一家徹底滅亡的經過。《灌頂》卷寫建禮門院(高倉天皇中宮)的後日譚,包括出家、隱遁與辭世。全書的基調,在於揭示「諸行無常,盛者必衰」的佛家思想。所以,在寫平氏興隆的一面時,遠不如寫後來平氏滅亡時那樣出神入化,扣人心弦。本書雅語、俗語並用,駢文、散文交叉,充分發揮了和漢混淆文體的優勢,是同類戰爭小說中的佼佼者,歷來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平家物語》給了日本後來的能劇、狂言、淨琉璃等文藝的創作與取材以重大的影響。
作者介紹
關於本書作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較為有力的說法,是信濃前司行長(生卒年不詳)。行長,貴族學者,博學多識,曾出仕後鳥羽院。後因過失,退出宮廷,隱居比叡山,受天台座主慈圓的扶持,著《平家物語》。但行長疏於武事,書中武家諸事,系通過以《平家物語》為底本演唱平家故事的盲法師生佛的關係,質於武士增補而成。所以說,本書似應看作是由隱遁的貴族學者同與新興武士關係密切的民間藝人的共同創作。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平家物語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讀?《連線》雜誌為你推薦這些!,搜狐,2017-12-26
- ↑ 工具書是一種按某種體例編排的專供查找特定資料而不是供系統閱讀的書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