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江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平江圖

平江圖

平江圖,南宋紹定二年(1229)李壽明刻繪,民國年間拓印。一幅,圖縱274厘米,橫142厘米。

內容

平江圖為宋代平江(今蘇州城)城市地圖。系南宋紹定二年(1229)郡守李壽明

主持刻繪。刻工為呂梃、張允成等人。後因年久,圖碑模糊,於民國六年(1917)再次深刻,現存蘇州市碑刻博物館(文廟)。圖碑高248厘米,寬146厘米,厚30厘米。其比例尺南北方向為1:2500,東西方向為1:3000。該圖刻繪了宋代平江城的平面輪廓和街巷布局,詳繪城牆、護城河、平江府、平江軍、吳縣衙署和街坊、寺院、亭台樓塔、橋樑等各種建築物,其中橋樑多達359座,河道20條、廟宇、殿堂250餘處。圖1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圖。

圖上繪出水體有十種:運河、護城河、城河、湖、盪、江、塘、灣、池。其中以城河最多。城河分布在城內,密集排列,相互垂直。河網交錯,是江南水城--蘇州的一大特色。蘇州古典園林馳名中外,如滄浪亭拙政園網師園獅子林等。有些園林在《平江圖》上已有反映,如圖上稱滄浪亭為「韓園」。在整個城市交通網絡中,道路與河道有着密切的關係,基本上與河道對應。水陸交通十分便利,由城河、街道、橋樑組成的一個水陸交通系統對於城市生活、城鄉貨運、貿易往來、排水防災、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等方面發揮了多種作用。

洪亮主編《璇璣辭》中載:《平江圖》上繪有宗教建築計80餘處,大部分分布在樂橋以北,少量分布在城外。有單體建築,也有建築群;有院也有塔,如報恩寺塔(今北寺塔),定慧寺塔(今雙塔),以及虎丘雲岩寺塔等。這些寺觀的位置都在城市中的主要街道,占地面積很大,反映了宗教建築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

風格

此圖是在繼承中國古代城市地圖的傳統畫法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採取了平面與立面相結合的形式,兼顧了地圖的平面精度和建築物的立體效果。城內水道表示得十分詳細,大小河道縱橫交錯,河道與街道相伴而行,突出反映了唐代詩人描繪的「緣波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水橋多」的水鄉風貌。

歷史價值

由於該圖2作者採用了中國古代傳統的平面與立面相結合的形象畫法,使所繪的山丘、城牆、名塔、河水等景物形象直觀。而平江城內城、宮城分別以不同符號表示,每座城門均分別繪出陸門和水門。尤為重要的是,該圖十分突出地理要素的反映,這正是平江圖的特色之處,是研究蘇州古城歷史及城市規劃不可多得的史料。然而,圖中街道、城河和一些建築物未標註名稱,是該圖美中不足之處。儘管如此,《平江圖》仍不愧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碑刻地圖,也是世界上罕見的巨幅古代城市圖,是研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和文化藝術的珍貴歷史資[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