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通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平通位於平武縣西南端,南距江油市40公里左右,北距平武縣城85公里。平通鎮域東與響岩鎮相接;西與豆叩鎮為鄰;南與北川羌族自治縣搭界,北與壩子鄉接壤。地處涪江上游,水能資源豐富。 總人口9142人(2017)。鎮區用地規模:現狀用地14.41公頃,2015年規劃建設用地22.6公頃。

平通鎮位於縣境東南部,是平武縣的南大門,明代設平通堡。幅員面積133.79平方千米。轄1個辦事處15個村83個組1個居委會。屬高山河谷地帶,最高的牟家山海拔1949米,最低點660米,清漪江橫穿全境,大部耕地分布於沿河兩岸和半山上,年平均氣溫19.2度,無霜期280天,糧食生產以玉米、水稻、小麥、薯類、豆類為主。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綿陽市平武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平南羌族鄉和平通鎮,設立平通羌族鄉,以原平南羌族鄉和原平通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平通羌族鄉的行政區域,平通羌族鄉人民政府駐政府街27號。[1]

基本簡介

平通羌族鄉位於平武縣的西南端,東接響岩鎮,北連平南、壩子兩鄉,西南和北川縣桂溪鄉接壤。交通方便,距縣城86公里,到綿陽82公里,地處要衝,故有平武"南大門"之稱,是九黃環線東進平武第一鎮,更是平武縣清漪江流域羌族聚居區的門戶,全鎮總面積133.79平方千米,轄15個行政村,一個社區居委會,8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142人(2017)。系羌、漢、回族雜居地。2011年全鎮人均純收入3995元。

全鎮地處高山河谷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山地濕潤氣候,最高的尖山子海拔2028米,最低點蘇家油坊660米.清漪江橫穿全境。全鎮平均氣溫19.2℃,無霜期280天,年降水量800cm-1100cm。總人口9142人(2017)。

基礎建設

"5.12"汶川特大地震,全鎮遇難352人,失蹤60人,受傷5300人,農作物受損面積19000畝,農田損毀30000畝,道路損毀200公里,輸電線路損毀550公里,農堰損毀7000米,死亡禽畜121000頭,3406戶、11000人飲水困難,轉移安置人數11000人,設立救助站18個,直接經濟損失達33億元人民幣。

全鎮城鄉居民住房重建2402戶,加固維修760戶(其中農房重建2086戶,加固戶730戶,城鎮居民重建316戶,加固維修30戶),所有重建戶、加固戶全部在2010年5月12日前建設完畢並全部入住。補助資金全部撥付到戶,累計撥付資金5194.75萬元。同時新建了牛飛、林家壩、中脊子、易陽、大松5個集中安置點,共安置群眾480餘戶,1732人。

平通鎮災後重建總的建設項目59個,資金2.871861億元,其中自作業主災後重建項目31個,資金6706.01萬元,河北對口援建項目16個,資金2.015億元(交支票項目5個,資金4435萬元,交鑰匙項目11個,資金1.5億元);社會捐贈項目2個(林家壩小學、橋頭小學),資金699萬元;中華慈善總會項目10個,資金1163.6萬元。所有項目截止2011年12月前全部建設完畢並投入使用。到目 前項目使用運行情況良好。[2]

經濟發展

平通鎮地震前規劃發展了茶葉、果梅、無公害蔬菜、核桃、生豬、土雞、魔芋、中藥材、食用菌九大產業,地震中九大產業幾乎損失殆盡,震後, 因地制宜,在原九大產業基礎上,重點規劃發展茶葉,果梅,無公害蔬菜,核桃,生豬土雞,羌族民俗旅遊六大支柱產業,到2011年底,全鎮新建有機茶園5357畝,發展核桃1.2萬畝,蔬菜5千畝、栽桑3千畝,全國少有、全省獨有的具有數百年種植栽培歷史的優勢產業果梅進一步得到了鞏固和發展,目 前實有種植面積1.2萬畝,投產7千餘畝;實現出欄生豬2.85萬頭、出欄土雞100萬隻。

在抓好產業基地建設的同時,利用特殊區位優勢和民族優勢,抓住災後重建的重大契機,狠抓產業龍頭企業的引進,相繼引進了香葉尖茶業有限公司、平峰林業有限公司、山林生態養業公司、羌繡產業園等公司企業在我鎮成功投資,全力做好落戶企業、公司的建設協調服務工作,到目 前為止,香葉尖茶業有限公司廠區建設已經全面完成,1500畝標準化茶葉基地已經建成,已完成投資2000餘萬元,已實現產值1200萬元;平峰林業有限公司,已完成投資8000餘萬元,完成產值5000萬元;山林生態養業公司已累計完成投資750餘萬元,已實現出欄商品土雞60萬餘只,已實現產值900萬元;2011年投資400萬元的美康魔芋,當年已經實現產值250萬元;投資1200餘萬元建設的占地20畝,集羌族文化研究、羌繡傳承與研習、羌族歌舞與民俗的展示於一體的羌秀產業園,已經建設完畢並於2012年5月1日正式開園。"羌鄉第一村"牛飛村暨"走馬羌寨"進一步得到了提升,牛飛3A級景區的打造正在有序推進。

大事件

"5.12"大地震,平武縣平通鎮幾乎夷為平地。僅有的兩所學校,平通中學死亡112人,平通小學死亡46人。陳祥貴是平通鎮廣播電視站廣播員,"5.12"大地震中,奮力救出很多孩子,卻沒能救出自己的親生兒女。在送走了一雙兒女之後,陳祥貴夫妻擦乾眼淚,又投入抗震救災。直到5月22日,陳祥貴才第一次災後返家,在解放軍官兵的幫助下,他冒着生命危險爬上搖搖欲墜的頂樓,卻沒有取任何一件貴重物品,只搶出一圈電線和維修工具包。

2009年5月8日,由河北省對口援建的平通鎮衛生院竣工並正式投入使用,這是河北省首個交付使用的援建項目,也是地震以後整個綿陽市外省對口援建的醫院中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所。[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