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東廣濟門城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濟門城樓,俗稱東門樓,位於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東部,正對廣濟橋,是潮州古城七城門樓之首。現一、二樓為廣濟橋史陳列館 。[1]

廣濟門城樓扼潮州古城東西要衝。是潮州城區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它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城樓,它與廣州越秀山上的鎮海樓相毗美。樓分三層,面寬五間,下涵拱門以通內外;仿宮殿式建築,重檐歇山頂,配以玻璃瓦紅彤壁,朱柱格子窗,畫棟雕梁,顯得雄偉壯觀。

結構

廣濟門城樓是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外城門原有「東為萬春」門額。樓置於高大厚實的台基上,拱門中開,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前後面為木石柱相銜接支撐,並跨出城牆外,成為騎樓。屋面鋪雙層大青瓦,各層出檐均嵌藍琉璃勾頭滴水,雕欄畫棟,四面環窗,飛閣流丹,巍峨壯觀。

登樓四望,但見韓水北下,長橋臥波,遠山如黛如遇夏秋,水漲潮急,舟帆點點,隨波而下。時見江濤拍墩,時見浪花濺岸,畫意詩情,殊足欣賞。樓內有聯云:「萬峰當戶立,一水接天來」,正是這一景觀的大寫意。暮春三月,登樓眺望,韓江水漲,江面開闊,長橋臥波,煙波浩渺,筆峰如畫,行船如梭,別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內八景有「東樓觀潮」之勝。

參數

廣濟門城樓三層高18.85米,玻璃瓦紅彤壁,朱柱格子窗,為重檐歇山頂仿宮殿式建築,建築面積1192.72平方米。其中底層面31.5米寬,19.55米縱深,4.25米高。二層27.9米寬、15.4米縱深、4米高;三層25.8米寬、11.7米縱深、6米高。第三層還有一鑄於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的巨型銅鐘,原來置放在馬王廟,後來該廟荒廢,於是改放到廣濟門城樓三樓。而沿廣濟門城樓南北兩側,是2000多米長的古城牆以及竹木門、上水門、下水門3座古城樓。

文墨

廣濟門城樓一到三樓都有匾額柱聯。其中一樓有劉炳森題寫的匾額「嶺東首邑」以及陳景舒書寫的柱聯「城抱江如帶,天垂嶂列屏」;二樓有饒宗頤書寫的匾額「東為萬春」及柱聯「萬峰當戶立,一水接天來」;三樓有肖嫻題寫的匾額「廣濟樓」與盧瑞華書寫的柱聯「得山水清氣,極古橋秀風」。

修復

潮州市政府正在對廣濟門城樓進行全面修復,按照三層四檐歇山頂型制,恢復1931年重修前的原貌;修復的依據是清代《潮州古城圖》和有關的歷史文獻,並參照同期的明代城樓建築,即城台恢復原高,但不加厚,保持東門樓原有防守、防洪和觀景的功能。

二樓的水泥承重柱恢復為石柱,三、四樓仍用木柱,恢復木石結構,取消水泥結構;梁架、門窗、欄杆、瓦脊等均恢復明式做,拆卸構件經甄別後儘量利用,以保存更多歷史信息;瓦面、牆體、地面、石質、台階等表露部分不直接使用水泥;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四面環窗改為格扇門,體現潮州古建築特點和城防建築粗獷的風格。同時還擬在各層增加對聯、牌匾、歷代潮州賢達之士的簡介等內容,以提高廣濟門城樓的文化內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廣濟門城樓將會重現昔日的光彩,為更多的遊客提供一個旅遊佳地!

即將完工的廣濟城樓(9月)

設計思路

廣濟門城樓修繕按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設計,恢復明代石木結構,首層地面標高為19.8米,保留東門樓原有防守、防洪和觀景的功能。二樓的原水泥承重柱恢復為石柱,三、四樓仍用木柱,取消原水泥結構;梁架、門窗、欄杆、瓦脊等均恢復明代形式,拆卸構件經甄別後儘量利用,以保存更多歷史痕跡;瓦面、牆體、地面、石質、台階等表露部分不直接使用水泥;修繕後的城樓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四面環窗改為格扇門。

已基本完成的廣濟樓城門建築總高度為24.43米,比原城樓約高出2.4米。在內部裝修過程中,施工單位專門從廣西採購上等桐油作為木結構的主要油漆原料,並專門聘請潮州有名的古建築師傅進行彩繪、貼金,更好地體現潮州古建築特點和城防建築的粗獷風格,從而提高了廣濟門城樓的文化內涵。

廣濟門城樓修繕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正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預計2004年1月上旬可全面竣工。屆時,原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壯觀的廣濟門城樓,將以明代古城樓的風采重現於韓江邊,成為我市「保護古城,建設名城」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廣東省潮州市有眾多的古府城牆,而城樓中廣濟門城樓最為壯麗,是原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同時既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標誌,又是潮州市北堤城堤的重要關閘。現一、二樓為廣濟橋史陳列館。

歷史

在古府城牆上地眾多城樓中廣濟門城樓最為壯麗。廣濟門城樓原稱「廣濟樓」,也稱「韓江樓」,民間俗稱「東門樓」,是原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同時既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標誌,又是我市北堤城堤的重要關閘。廣濟樓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歷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民國廿年(1931年)重修。

附近景區

鳳凰山景區,為我國著名產茶區之一,山上有11000多畝茶園。據宋代《潮州府志》記載:「鳳凰山名茶待詔茶名為貢茶。」距今有900多年歷史。1986年,鳳凰茶中之佼校者」鳳凰草叢」在全 國名茶評比中,雄居榜首。登山觀光,品嘗名茶,真是遊興倍增,其味無窮。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原名康濟橋。在潮州城東門外,全長518米,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山,景色壯麗迷人。

鱷渡秋鳳亭和祭鱷台在潮州城外韓江北堤中段,有個古渡口,叫鱷渡。古時候潮州鱷魚為患,故韓江原稱之為鱷溪(惡溪)。相傳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韓愈刺潮,因聞鱷魚為患,危害人民的性命財產,遂於是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述渡口設置祭壇,「以豬一羊一投惡溪之潭水而祝之」,潮人因此稱該渡口為鱷渡 。居民建亭立碑,以示紀念。

交通信息

乘坐101路、102路、103路、105路、108路、109路、110路、112路、113路、K2快線、K4快線、高鐵K1快線在南橋市場站下車,向前步行大約五分鐘,到達韓江大橋頭,然後再向左轉,沿江邊再步行五分鐘即可到達,一路可欣賞韓江的美麗風光。

廣東省內各地都有通往潮州的汽車,潮州至廣州高速直達,全程約5小時。[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