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室建有「國家種質資源廣州甘薯圃」和「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廣東科學觀測站」,安全保存國內外甘薯種質資源2000多份,累計為全國企事業單位提供資源10000多份次,是全國甘薯資源重要的交流中心、教學實習場所和安全保存研究基地。學科團隊共有成員18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7名,博士7人,博士後[1]3人,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鮮食型甘薯改良崗位科學家和廣州綜合試驗站站長2人、廣東省甘薯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首席和崗位科學家2人。

研究室主要開展

(1)甘薯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評鑑與利用;(2)優質鮮食型甘薯新品種選育及高效栽培技術研究;(3)甘薯功能基因組及分子育種技術研究;(4)甘薯重要病蟲害防控技術研究;(5)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目前已培育出高產、優質、抗病的甘薯品種32個,以廣薯87為代表的廣薯系列甘薯品種在廣東主產區的種植覆蓋率60%以上,年種植達到250萬畝。

「十三五」以來,先後承擔國家、廣東省、各地市級、院級項目50餘項,獲得廣東省農業推廣獎2項,通過國家鑑定品種3個,廣東省審定品種2個,獲得新品種登記7個,授權發明專利4件,發表論文30篇,編着《甘薯病害識別院防治原色圖鑑》1部,參編《中國甘薯》等着作多部。

代表品種主要有

1.優質鮮食型品種:廣薯87、廣薯25、廣薯111等;

2.花青素型品種:廣紫薯1號、廣紫薯8號、廣紫薯9號、廣紫薯10號等;3.胡蘿蔔素[2]型品種:廣薯98、廣薯79、廣薯72等;4.蔬菜專用型品種:廣薯菜2號、廣菜薯5號、廣菜薯7號等。

參考文獻

  1. 什麼是博士後?,搜狐,2018-11-22
  2. 胡蘿蔔素的製備方法 ,搜狐,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