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東省高要市第一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東省高要市第一中學原圖鏈接來自 一起扣扣網 的圖片

廣東省高要市第一中學,又名高要市華僑中學,創建於1987年,1998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高要一中位於高要市城區內,與著名的國家級旅遊歷史名城肇慶市一江相望,二橋相通,是目前本地區面積最大的學校之一[1]。校園內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布局合理,校內草木繁茂,校道寬闊筆直,教學區內教學樓,辦公樓,科學樓,圖書館等設施,有接入ADSL寬帶網的1000兆光纖校園網和多個電腦教室,教室專用電子備課室等現代教學設施,運動區有多功能體育館運動場籃球場等體育運動設施,生活區有教工宿舍,學生食堂,學生宿舍等生活設施。

辦學規模

注重硬件建設的投入。學校建有自己的校園網站,有1000兆主幹校園網,60%的教室已經配備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平台;學生每10人擁有l台計算機,供學生上網和閱讀電子讀物的電腦有300多台;圖書館藏書達88134冊,電子圖書平均每生20冊,每生圖書25冊。建立和完善了圖書借閱制度,並安排專人負責圖書,報紙雜誌的管理,合理安排學生的借閱時間,使這些圖書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校更加注重更新校圖書室的藏書和增加校閱覽室的報刊雜誌。調動圖書管理員的工作積級性,方便學生全天借閱,使學生真正擁有自己的「精神財富」。學校充分利用文學社宣傳欄、班級板報以及廣播站、學校網站、校長信箱等文化陣地,積極組織各種社團,活躍校園文化。「南燕文學社」定期出版報刊,邀請專家講學,培養了大批寫作人才[2]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學班78個,在校生4500多人,教職工300人。現有政治專任教師15人,本科學歷達標率100%,高級教師6人,肇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肇慶市政治學科帶頭人2名,師資力量雄厚,教研教學水平高。該科組堅持「以生為本,與時具進,開放實踐,導向成才」的學科教學理念,創新教法,面向全體學生。近年政治高考成績均位居肇慶市,高要市前列。近年政治科組大力開展「青藍」工程,培養大批青年教師,建立備課組長工作責任制,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形成:「勤、實、細、巧」的政治學科組特色。學科組制度健全,以備課小組為基礎,以教研組龍頭,積極開展「說議聽譯」教研系列活動。科研出成果,政治科組近年開展了12項課題研究,其中省級6項,校本課題6項。有40多篇論文在肇慶市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或獲獎。國家級、省級,市級科研陳果獎捷報頻傳,其中有:省級獎項11個,團委獎項16個,其中有:省教育管理科學吳漢良獎、廣東省優秀教學設計交流展示三等獎、全國教育多媒體軟件大獎賽二等獎、省德育創新獎二等獎等。教學出成績,科研出成果。政治科組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努力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品牌科組。

高要一中英語科組是一支團結務實、開拓創新、朝氣蓬勃的優秀教師隊伍,具有高素質、專業化年輕化的特點。全科組教師38人,本科學歷達97% ,有高級教師12人。建校以來組內湧現出全國優秀外語教師、南粵優秀校長、廣東省優秀科研人員、肇慶市優秀教師、肇慶市英語學科帶頭人、高要市優秀教師等多人;有6名教師曾前往英、美國家或國內名牌大學學習進修。近三年有96名學生在各項英語競賽中獲獎,尤其是在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成績特別輝煌。

所授榮譽

我校是「全國青少年集郵示範基地」,在省內外有一定的影響力。2008—2009學年度組織學生參加省集郵協會舉辦的「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廣東省青少年郵集製作大賽,有6位同學獲獎,其中蘇曉梅同學的《中國杭天之路》獲省三等獎,其餘獲紀念獎,我校榮獲「組織獎」,蘇學玲老師獲「優秀輔導員」獎。並於2009年1月舉行巡迴展,師生踴躍參觀,師生從方寸中感受到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每年一屆的「高要一中體藝節」為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台。學生課外活動多姿多彩,有書畫音樂興趣小組、文學社、合唱團舞蹈隊、田徑隊、籃球隊等。通過這些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豐富了我校教育資源的內涵。

視頻

廣東省高要市第一中學 相關視頻

2019年高要一中高考加油視頻《追夢》
高要一中2019屆高三照片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