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州市東川路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廣州市東川路小學學校歷史悠久,創辦於晚清末年(約1905至1906年),原名東關學堂。由當時地方政府與留學日本的社會知名人士謝菊荘、謝智濤等人創辦。

學校介紹

學校在民國期間改名東區第六小學,抗戰期間,又叫東區五十二小學,抗戰勝利後,再次改名為前鑒中心小學,解放初期又叫東區第一中心小學,1956年,改名為東川路第一小學,在1998年改名為東川路小學。

學校特色

藝術、體育(科技)和英語 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1247人,教職工64人。分別設有多媒體專用室、電腦室、自然室、科技室、音樂室、美術室、電子閱覽室、圖書室、直播室、管樂、舞蹈訓練室、心理諮詢室、檔案室等專用室近30個,各專用室設備完善,功能齊全。在區教育局的統籌安排下,2002年建成了校園[1]。每個教室均配備了由多媒體電腦、網絡接入設備、投影儀、功放等組成的多媒體平台,學校除了在所有辦公室配有一定量的桌面電腦外,還為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配備了手提電腦

教育特色

1992年學校開展了全國「八五」規劃國家教委重點課題《電化教育促進中小學教學優化》課題中的子課題「小學自然多媒體結構剖析教學法」實驗研究,獲總課題階段研究成果獎及1995年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二等獎。1999年學校啟動的 「小學創造性教育」課題研究之《創造性教育的課堂教學策略》被評為東山區優秀教育科研課題,學校還成功地承辦了「廣州市中小學創新教育研討會」和協辦了 「全國中小幼創新教育研討會」。2003年學校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的同時,啟動了全國「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教育與發展-----創新性人才的心理學整合研究》。2005年建立"廣州市少兒語言藝術教育[2]特色實驗基地"。

參考文獻

  1. 創建文明校園「六個好」標準,搜狐,2017-09-19
  2. 藝術教育的意義與作用,豆丁網,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