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州隨筆(小豬她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廣州隨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廣州隨筆》中國當代作家小豬她爸的散文。

作品欣賞

廣州隨筆

當我走出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時,已是下午四點多鐘。初斜的陽光是最富表現力的畫筆,把一座城市描摹的立體而飽滿,火紅一片的三角梅張揚着熱烈的情緒。

街道上不單傳導着熱烈的情緒,還有與之匹配的炎熱溫度。已是深秋季節,但廣州三十度的氣溫,又讓我回到了夏天。難堪的是我的穿着非常不應季,粗厚的牛仔褲,長袖T恤而且加絨,腳上套着厚實的襪子。一下網約車,熱風撲面,沒走幾步已是汗流浹背。

我和妻子此行計劃是內蒙和山西,原本就沒有到南方的打算。因為妻子臨時接手一項工作,只好調整計劃趕赴廣州。我倆在太原機場已經把一部分冬裝寄回家,否則帶着羽絨服、秋衣秋褲到廣州就更搞笑了。現在當務之急是買夏裝,哪怕就是一件半袖T恤也好。

撂下行李,趕緊出門買衣服。按照導航提示,我倆奔着不遠處的商城而去。過馬路,進入不寬的街巷裡。有些陳舊的樓房聳立路邊,樓下一字排開的都是服裝店鋪。我大喜過望,趕緊上前看看有沒有合適的T恤,結果人家沒搭理我,而且瞅着櫃檯里都是秋冬季的服裝。

我環顧四周,錯落着幾座掛着「服裝城」標識的大樓,幾條街巷臨街的店鋪,都在做服裝批發。原來,我倆誤打誤撞到了服裝批發市場。店鋪門口坐着一些女人,正在往塑料袋裡裝服裝,牛仔褲、開衫、夾克、圍巾應有盡有,十件一袋,十袋一捆,忙得頭不抬、眼不睜。壯實的男人把一捆捆服裝打成一個大包,「茲啦」「茲啦」撕扯不乾膠紙的聲音不絕於耳。不遠處,快遞公司把收貨點設在街頭路邊,一個長條桌子放着電腦、打印機,地上放着地秤,員工們低着頭忙着稱重、填單。我們就像走進一個沒有廠房的車間裡,每一個人都守在流水線旁忙得不可開交,閒人只有我倆,像是從另一個星球闖入的外星人。

最壯觀的當屬穿梭往來的平板車。這種車在廣州一些街頭很常見,大約二三米長、一二米寬,四個小軲轆,高高的車把手,推起來「嘩啦」「嘩啦」直響。拖車人一身短打,腳蹬一雙黃膠鞋,把一包包快件碼到車上,滿噹噹一車拉走,車軲轆發出沉悶的聲音。卸了貨物,空車快速返回,車軲轆發出刺耳的聲音,不是一二輛、三四輛,而是十幾輛、幾十輛拖車發出強烈的噪音,震得我腦子嗡嗡作響。也有人為了提高效率,用電動摩托車拖拽平板車,快去快回,匆匆得不能再匆匆了。眼前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我已經是多年不見了。

我觀察了一下,拉上貨的平板車都是朝着一個方向而去。估計大型集裝箱車進不到街巷裡,停在不遠處的空地上,商戶利用平板車來回擺渡貨物。然後,集裝箱車從這裡開往祖國各地,用一車車各式服裝扮靚秋冬季的街頭。我開玩笑地說,廣州人一件T恤、一條短褲、一雙拖鞋就能度過一年,卻在操着全國人民穿戴的心。妻子補充道,恐怕早已操心全世界人民的穿戴了。

此話一點不假,資料顯示:隨着服裝產業的快速發展,廣州產生了各種綜合的、專業的批發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壯大,廣州已是全世界最密集的批發市場群落之一,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服裝流通基地。

喧鬧是批發城的特色,人聲、車聲混雜,像小時候過年趕集般熙熙攘攘;繁忙是批發城的本質,每一雙手都在忙不迭,每一雙腳都在匆匆着,每一個身影都是忙碌的,像川流不息的大河流過城市街道,浩浩湯湯。為什麼廣州經濟發展強勁、廣州人富裕?我在這裡找到了答案。三十度高溫下,樹蔭里乘涼,茶館裡吹牛,空調房裡搓麻,恐怕難有強勁的發展。馬克思說,勞動創造世界。的確如此,勞動是艱辛的,勞動的身影是最美的,勞動的成果也是最甜的。

終於有一家店鋪肯賣給我們一打夏涼襪,也算是解決了我雙腳燥熱問題。離開批發城,忙碌隱進夜色,喧鬧漸漸遠去,廣州迎來一個秋如夏的夜晚。

◎恰逢「廣交會」

秋如夏的夜晚,如水月光帶來一絲涼意。可是,明天呢?我還是要面臨燥熱。好在晚餐時,飯店老闆娘給我指了一條明路,廣州東站地下商城裡,可能會有賣短袖T恤的。

飯後,我先回到酒店把買的襪子放下,隨後再去地下商場。我們住的酒店,距離廣州東站不過幾百米,一條窄街的另一頭。優點是交通便利,缺點是不時會有列車呼嘯而過。從酒店前台走過,看見一位老外比比劃劃地辦理入住手續。廣州開放前沿城市,有外國人住店尋常一件事。接着迎面又走來幾位老外,便覺得挺奇怪,這麼個店不至於住這麼多老外。恰好有微信提醒,便瞅一眼,是朋友詢問我廣交會期間酒店價格,我這才意識到碰上了廣交會。

廣交會,全稱是「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創辦於一九五七年春,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作為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風向標,被譽為中國第一展。第二天的早餐,印證了廣交會的國際性。餐廳里除了我和妻子,基本都是外國人。男男女女,進進出出,胸前都掛着參展證,上面一行小字「第13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間是三個大字「採購商」。我們住的酒店雖然號稱四星級,但規模不大,而且處在深巷裡,能有這麼多國外客商聚集於此,足見廣交會的世界影響力。

回想起來,我最初了解到廣交會,還是因為李谷一演唱的一首歌《迎賓曲》。一九八〇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反映廣交會的電影《客從何來》,《迎賓曲》就是這部影片的主題曲。一經傳唱立即紅遍全國,歡快跳躍的曲調像叮咚的小河流淌心間,這麼多年過去了,還能開口便唱:花城百花開,花開朋友來。鮮花伴美酒歡聚一堂抒情懷,新朋老友新朋老友誠相待,情義春常在……

一九八〇年,我正在讀高中一年級。那個年頭在我們這裡經商做買賣的比較少見,大多數年輕人還是希望到工廠工作,特別是對國企非常青睞。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女人如花》,有這樣一個情節,莫笛去廣州,回來的時候,捎帶一些港衫,批發給白玉萍。這個情節真實地再現了當時內地城市的狀況,有些膽子大的,就去廣州抓貨,以服裝為多,回來販賣。現在回頭看,廣交會早就在做國際貿易了,在經濟發展的大道上開始狂奔,甩下內地城市好幾條街,不得不佩服廣州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我們這些唱着「花城百花開,花開朋友來」的人都老了,而廣交會還是這般意氣風發,引領着經濟向前發展。

懷想着廣交會的林林總總,我終於買到短袖T恤。付款後一頭扎進試衣間,趕緊換下長袖加絨T恤。往酒店走的時候,清爽得我快要飛起來了。小巷是單行道,機動車不算多,摩托車一輛接着一輛。頭盔下一張張年輕的面龐划過眼前,疾馳而去的背影充滿活力,仿佛整條小巷都在隨之起舞,動感十足。

廣州這座千年商都歷經滄桑而不失青春活力,邁出更加鏗鏘有力的步伐。

◎漫步沿江西路

「珠江煙水碧濛濛,錦石琪花不易逢。」明代的詩人黃佐的詩句,大概是「珠江」這一名稱最早出處。去廣州哪能不游珠江,而游珠江又以乘船夜遊為最佳。十年前,我就是在微醺之後夜遊珠江,快意的印象至今不忘。但美景不宜重複,此次廣州行便把游珠江放在了明朗的白天,江畔漫步,沙洲尋幽。

午後,儘管藍天上白雲朵朵,但難遮蔽熾熱陽光。陽光下,寬闊的珠江靜靜地流淌,既無勝火江花,亦無春來之綠,但那清澈的藍倒映着片片白雲,捲起婆娑的樹影,牽着兩岸樓宇,伴風起舞,江面岸邊便生動無比,像初戀的少男少女甜美的臉龐,淺笑,含情,純真。

沿江西路道邊綠樹擁翠,樹下一方方花壇里鮮花正艷。花於廣州來說最是尋常物,初識廣州就是始於「花城」這個別名。上中學時,讀過著名散文家秦牧的散文《花城》,被那些格調高昂的文字所打動,對廣州的花市印象深刻。工作以後,有一年初夏時節,第一次來廣州公務。工作一結束便匆匆離開,沒有時間品讀這座城市,唯記得路邊木棉樹正在盛開,高大壯麗,一樹火紅。木棉樹是廣州的市樹,也叫紅棉樹、攀枝花,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英雄樹。高大的樹幹筆直向上,花開的時候還沒生出樹葉,或者樹葉還是小葉芽,但那大如巴掌的花朵卻火紅地掛滿枝頭,真的是「落葉開花飛火鳳,參天擎日舞丹龍」。遠遠地看,就像燃燒的火炬,點亮了青山綠水,映紅了樹下匆匆的身影。

此時,雖被我稱之為「秋如夏」,畢竟已是十月末,木棉樹早已葳蕤擁翠,撒下一片樹蔭。樹蔭下,兩位俄羅斯美女在不斷地換裝,只為拍攝江岸路邊的景色:散發着異國風情的歐式建築群,與一幢幢現代高樓依水而立,高低錯落,漸次排開,繁華而不失時尚,依稀可見百年前富貴十里長堤的影子。

沿江西路堪比上海外灘,其範圍比較大,大約是從海珠廣場到人民橋這個沿江範圍。我們要先去參觀聖心大教堂,就提前下車了,沒有去海珠廣場。聖心大教堂是一座石結構的天主教教堂,哥特式雙尖塔像兩把直插雲霄的利劍,氣勢非凡,給人一種向上升騰感覺。土黃色的石塊組合起拱券和尖頂、扶壁和石柱,不單厚重結實,更是構圖精美,每一個細部構造都堪稱匠心獨運。走進教堂內部,高高的立柱和尖角狹長的門窗,照應樓外雙塔向上的氣勢,渲染莊重的氣氛。窗上鑲嵌的深紅、深藍、紫黃等彩色玻璃,在陽光照射下五彩眩目,平添一種迷離神秘的色彩。聖心大教堂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佇立珠江一岸,守候着是是非非的漫漫歲月。

從教堂出來,行不多遠,就是南方大廈。這座始建於一九一九的大廈,算上塔樓一共十二層,成為百年前廣州第一高樓。整個建築雄壯敦實,一派民國風範,像個紳士無言地注視着珠江。由此繼續前行,就是粵海關舊址,也叫「大鐘樓」,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歐洲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是夜遊珠江見到的標誌性景點「珠水夜韻」。四層樓約三十多米高,端莊典雅,每天早晚八點整鐘樓會敲響一陣鐘聲,敲得遊人興高采烈,敲開老街坊的城市記憶。

這一路上許多建築,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從建築美學的角度說,它們呈現的是典雅古樸之美,即便說不清楚是什麼建築風格,也會覺得賞心悅目,這也是那兩位俄羅斯美女當街換裝拍照的理由。從歷史文化的角度說,它們親歷和見證廣州現代發展的進程,蘊藏在一磚一瓦里的老故事,如同封壇的老酒,經過時間的醞釀、歲月的發酵,越來越醇厚,越品越綿長。

繼續西行,在人民橋橋頭廣場上,一座並不起眼的花崗岩石碑,令人肅然起敬。石碑坐西朝東,約有一人多高,呈上小下大方錐形。石碑正面鐫刻着四個大字「毋忘此日」,觸目的黑字把我們帶到曾經的血腥風雨中。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十萬工人、商人、學生舉行反帝遊行,途徑沙基西橋口時,遭到沙面租界英軍士兵機槍掃射,當場犧牲五十多人,一百七十多人重傷,輕傷者不計其數,釀成駭人聽聞的「沙基慘案」。

石碑無言,默默矗立珠江岸邊,注視着車來人往的沿江西路。昨日與今日都在這條路上,行走在今日的錦繡路程,不能忘記昨日屈辱的歷史。沙基慘案紀念碑,是這條路上的紅色地標,也是一尊長鳴的警鐘。

[1]

作者簡介

小豬她爸,退休公務員,喜歡文字寫作。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