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c/c8/%E5%B9%BF%E5%B7%9E%E9%AB%98%E6%96%B0%E6%8A%80%E6%9C%AF%E4%BA%A7%E4%B8%9A%E5%BC%80%E5%8F%91%E5%8C%BA.jpeg)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開發區地處廣州市東部。為加速廣州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1997年廣州市政府對高新區管理體制進行了調整,形成由廣州科學城、天河科技園、黃花崗科技園、民營科技園和南沙資訊園組成的「一區多園」的新格局。1998年8月,廣州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並報請國家科技部批准,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廣州高新區合署辦公(即兩塊牌子,一套管理機構)。2016年5月,被國務院確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近年來,廣州高新區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承載區,計劃包括創建呼吸健康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國家實驗室;建設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慧眼大科學研究設施等三個大科學裝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納米國家科學中心、太赫茲國家科學中心、國家金屬腐蝕控制研究中心等四個中心。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中國政府網,2020-07-13
- ↑ 從北方到南國,國家級高新區詮釋科技轉化「中國模式」,搜狐,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