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濟寺古建築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濟寺古建築群[1]位於遼寧省遼西走廊錦州市古塔區老城,建築面積為2900平方米。

簡介

廣濟寺古建築群位於遼寧省遼西走廊錦州市古塔區老城。建築面積2900平方米。該寺創建於隋大業七年(611年),初名普濟寺,遼清寧年間(1055-1064年)重建,歷經明清兩代多次維修,現存大部為明清建築。廣濟寺古建築群以廣濟寺為主體,包括廣濟寺塔、天后宮、昭忠祠。寺塔建於遼清寧三年(1057年),體量大,工藝精美,具遼代風格。天后宮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磚、石、木雕刻精美,是北方地區最大的天后宮。昭忠祠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為紀念甲午戰爭中犧牲將士而建,為全國僅見。主要建築還有廣濟寺天王殿、大殿、北庭、配殿等。它們從各方面反映了當地歷史文化面貌,具有豐富內涵和較高研究價值。 廣濟寺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由廣濟寺及塔、天后宮、昭忠祠和觀音閣組成,占地面積8140平方米,共有房屋68間,古建築面積2599平方米。廣濟寺布局為塔寺合一,保存完好,國內少見。以塔為軸線,建有天王殿、關帝殿、大雄寶殿。廣濟寺西側為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媽祖廟,建於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其建築格局集我國南北建築之大成,內外雕刻極其精美,可謂是鬼斧神工,精美絕倫。廣濟寺東側建有昭忠祠及碑亭,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碑亭內存有國內唯一一處記錄中日甲午陸戰的紀事碑。古建築群中舉辦有《甲午忠魂》、《媽祖文化》、《遼西抗日義勇軍之歌》、《遼西地區民間工藝品》、《宗教藝術》等展覽。錦州市博物館名勝風景區成立於1953年,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萬餘件,其中商代連珠紋青銅戈和青銅鈴俎為國內孤品,現已成為鎮館之寶。

保護

濟寺是遼寧省遼西地區最古老、完整的塔寺合一的寺廟建築群,位於古塔區老城北街,占地1公頃,建築面積約2900平方米。該寺肇建於隋大業辛未七年(611年),

初名「普濟寺」,遼清寧年間重建,歷經明清多次維修,現存大部分為明清所建。該建築群是以廣濟寺為主體,包括廣濟寺塔、天后宮和昭忠祠。寺塔建於遼清寧三年,天后宮建於清雍正三年,昭忠祠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主要建築包括廣濟寺中路的天王殿、大殿以及兩側的北庭、配殿等。廣濟寺塔體量碩大,工藝精美,具有遼代風格。廣濟寺雖經歷代重修,但基本為原來規模,雄偉莊重。天后宮為北方地區最大的,磚、石、木雕刻尤為精美。昭忠祠是光緒為甲午戰爭中犧牲的將士所建,為全國僅見。這些建築多方面地反映了當地的歷史、科學和文化面貌,具有豐富的內涵和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2002年1月31日錦州廣濟寺古建築群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遼代的錦州廣濟寺古建築群日前正式入選第五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新華社報道,廣濟寺古建築群位於錦州市博物館內,由國內著名的塔寺合一的古剎——廣濟寺及廣濟寺塔、北方最大的媽祖廟——錦州天后宮、全國唯一的紀念中日甲午戰爭我陸戰將士的祠堂——昭忠祠、紀事碑亭等組成。

保護內容

廣濟寺古建築群維修及天后宮彩繪保護及規劃。

現存問題

油飾嚴重脫落。散水缺失,椽頭糟朽,望板30%糟朽,椽子毀壞25%,瓦壟脫節,柱子表面油飾龜裂、局部脫落。前檐壓面石嚴重風化。南面台階風化、碎裂嚴重,壓面石嚴重風化錯位,表面脫落一層;天花板彩繪脫落,多處粉碎。前檐壓面石全部酥鹼。欄板望柱全部遺失;兩山牆向內凸,內牆面凸凹不平;西次間後坡下金檁、檐檁劈裂長;屋面長草、漏雨,脫節,35%屋面毀壞。

壓面石嚴重風化、表面脫落,欄杆風化,散水遺失。拜殿台基鬆動、高低不平、地伏石全部毀壞。前檐踏垛石、壓面石風化,後檐台明壓面石遺失,散水無存,室內墁地方磚凸凹不平。由於長年沒有大門對觀音殿的保護十分不利,現利用中殿做為大門對外開放。中殿散水遺失,台明完整,壓面石鬆動錯位,大部分風化嚴重。東西配殿散水遺失,後檐台明遺失,東配殿前檐壓面石毀壞2塊。正殿後檐台明壓面石遺失,散水無存。

由於年久失修,排水不暢,整體上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造成天后宮基礎下沉,院內其他建築均有不同程度的基礎沉降。現院內地面低於外部地表。

「十一五」期間主要保護內容

廣濟寺拜殿、關帝殿維修、天后宮一進院東西配殿維修、天后宮大殿維修、天后宮大殿維修、廣濟寺圍牆、排水及其他維修、觀音殿維修。

參考來源

  1. 廣濟寺古建築群, 太平洋攝影博客,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