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莊農日用雜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莊農日用雜字》
清人馬益著作品
國籍 中國

《莊農日用雜字》是由清人馬益著所著的農學典籍釋譯作品,本書看起來是一本記錄農莊日用生活的書,其實是一本記錄歷史的書籍,透過它可看到我們的祖先在春夏秋冬的生活用具、勞動工具,並看到在使用蓄力勞動時是怎樣將蓄力與勞動工具結合的。本書於2011年9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1]

出版社中國文化出版社。

本書簡介

《莊農日用雜字》 一書是清人馬益著的作品。這本膾炙人口的作品自問世以來,一直流傳至今,歷經二百多年而不衰。

每逢捧起此書,心情格外爽朗:朗朗上口的精句,田園風光的愜意,勞動場面的快樂,食用果實的享受,趕集購物的滿足,婚嫁氣氛的熱鬧,新年忙碌的幸福,使讀者仿佛回到了馬益著的那個年代。

為了繼承好這份寶貴的遺產,我搜集了多種版本進行校對,並請諸多具有勞動經驗、生活經驗的老者,諸字、諸句、諸段進行磋切,甚至不辭勞苦騎車去農村,親歷勞動場面,體會馬益著的此情此景,儘量把作者的意圖完全地介紹給讀者。

在這同時,也把名人關於莊農日用雜字的點評一併獻給讀者,使讀者結合他們的思想來進一步驗解莊農日用雜字。 [2]

讀馬益著

馬益著是個農民,是個社會底層的文化人,是個屢試不第被人譏諷和責備的底層文化人。因為他是這樣的人,《莊農日用雜字》與世人見面了。

農民才有農村的真實情感,才有更多的機會體悟勞動的場面,才知道一年四季勞動什麼,怎麼勞動。"開凍就出糞,制下撅和杴""行說立了夏,家家把苗剜""黃黑豆鋪子,好上盡心看"的勞動次序和勞動經驗是不能從一個市儈文人嘴裡吐出來的。

也只有農民文化人才能對農民生活,進行細緻入微的盡心觀察。"扁擔槐木解,牛框草繩栓;抬在南場裡,倒碎使車搬"。這裡的"槐木解""草繩栓""南場裡""倒碎""車搬",無不透着觀察的精到。又如"糞簍大""地又暄""套牛""拉繩",這些都是在完全的勞動過程里才能知道的。

馬益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又是一個道道地地的文化人,不是"文不成才,農不識谷",而是通過勞動去認識穀子。沒有文化的農民只知幹活而不知勞動,沒有農民經歷的文化人只知說嘴而不知嘴說。只有雙料身份的馬益著才能勞動出"耬斗錘拴好,耬倉板休偏;下手種蜀黍,早谷省得翻;黍子共䅟稻,打砘不怕干;棉花嚴搪耮,芝麻種須攙"的經驗和用嘴說出:"布袋往家扛,旁里記着簽;曬曬才入囤,省的招蟲眼"的道理。

縱觀《莊農日用雜字》,通篇俗語俚句,一韻到底,抑揚頓挫,朗朗上口,一氣呵成。把個春夏秋冬的勞動從農用到菜園,從打糧到收囤,從人幹活到使用牛,說得忙上加忙,沒有一時空閒。從"開凍就出糞""家家把苗剜""一時貪麥忙,地荒草似氈"、"一時貪秋忙,沒到菜園邊"的全年忙,寫到"下晌垛了穗,早晨再另攤,明日把場打"的天天忙。

從"開凍就出糞"到"辭灶在眼前",巧妙地寫出了種糧、種菜、養蠶、畜牧、民間工匠、婚嫁場景、季節時令等全年農事和社會活動,自然無痕地寫出了對理家、處事、接人待物、風度民情所含其中的人生哲理,囊括了農村、農業、農時和農家活動所涉及的弄用文字及詞語。

馬益著是一個被人譏諷的人。寫到馬益著的被人譏諷就想到囚羑里將《易》的八卦演繹為六十四卦的周文王,想到臥薪嘗膽的勾踐,想到受極刑而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想到,想到……假若馬益著仕途一帆風順,不過就在官薄里記上某某幾品官,我們還能讀到樸素、親切、朗朗上口的《莊農日用雜字》嗎?官場上多一個官,無非農民多了點課稅,而百姓卻少了表達自己勞動、生活最真實的東西。

《莊農日用雜字》記載了一段歷史,它對研究民俗方言,研究勞動工具發展史,研究中國農民農種史,研究糧食、蔬菜、經濟作物演變發展史是十分有價值的。尤其有價值的是,在那個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非常不發達的年代,廣大百姓的文化知識是從它這裡開始的。

有志者被譏諷就有了憂患意識,就有了奮鬥的動力,就有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標。馬益著是在譏諷中寫成了《莊農日用雜字》,是譏諷和責備成就了他。

馬益著是個農民,是個文化人,是個屢試不第被人譏諷和責備的底層文化人。

作者簡介

馬益著,字錫朋,另一字梅溪,臨朐城南七賢鄉胡梅澗村人,生卒年不詳。馬益著出身農民家庭,少時博學多聞,天資聰穎。據《臨朐縣誌》記載:"他賦性聰穎,十歲能屬文,長老異之。" 父母在他身上寄託了無限的希望,想通過科舉的路子,讓他功成名就,弄一個一官半職。

但他懷才不遇,已是而立之年,卻沒撈到半點功名(他成了秀才、歲貢那是後來的事)。

這樣以來,他不僅受到上層社會的譏諷嘲笑,還遭到了他父親的白眼。

據說,他父親親自斥責了馬益著:"擔不能挑,手不能提,不懂莊戶,一生何以為計!"就這樣,在外人和親人的共同作用下,馬益著靠着他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堵着口氣,一夜的功夫,《莊農日用雜字》就寫出了。

作者長期生活在偏僻的小鄉村里,他熟悉莊農的生活,了解百姓的勞動,對農村、農民、農具有精到的認識,《莊農日用雜字》就是他對農村的全部解讀。馬益著,年逾八旬,日勤著作不輟,著作甚多,皆行於世,刊行者除《莊農日用雜字》外,還有《四書聲韻編》、《無牙詩解》、《詩韻撮要》、《水災傳》等,可多以散佚。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

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

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