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周朝諸侯國之蔡國 |
分封君主 :周武王 國 都 :滍陽 建立時間 :不詳 建國之君 :姬達 亡國之君 :不詳 滅亡時間 :不詳 別 稱 :鷹國 史書記載 :史記 |
應國,是中國歷史上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
西周武王姬發封四子姬達為應侯,爾後立國為應國(今河南省寶豐以東、魯山東南及平頂山市區、葉縣、郟縣、襄城一帶),並以鷹為族徽,子孫以國為姓。姬達更名為應叔,字儒林,號仁壽諱韓,即應氏太始祖。
應叔等先祖們在應國歷經430餘年的治國安邦,創造了西周時期應國的輝煌歷史,為中華民族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貢獻[1]。
應國歷史
應國,建立於殷商時期,甲骨文卜辭中有「應候朝商」、商王「步於應」的記載,《水經注》注引《竹書紀年》:「殷時已有應國」。當時的應國可能在山西應縣一帶。周朝武王克殷以後,滅了該國,建立了新的應國,該國姬姓,始封之君是周武王之子。封地在今河南平頂山應城。根據平頂山對應國墓地的考古可知,應國最初是監國,負責監視商朝的遺民。春秋中期,應國亡於楚國。戰國時,成為秦國相國范睢的封地。
武王滅商兩年後,由於積勞成疾而一病不起。他死後,成王即位,但是由於年幼,暫時由周公輔佐處理朝政,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周公攝政」。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曾為武王滅商和治理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據記載,武王伐紂時,歷數商王罪惡,鼓舞士卒鬥志的著名檄文《牧誓》,就是出自周公的手筆。武王死後,周公又輔佐年幼的成王代行國政,對周初的穩固安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周公專權,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等統治集團內部的強烈不滿。這時紂王之子武庚見有機可乘,便與他們勾結起來,並糾合東方的徐、奄、熊、盈、薄姑等過去殷王朝的屬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叛亂。周公奉成王之命,與太公望、召公奭等率軍東征,一舉殲滅了武庚的叛軍,殺了武庚和管叔,將蔡叔等人放逐到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將霍叔廢為庶人;接着繼續東進,趁勢滅掉了薄姑、熊、盈、徐、奄等東方各國,並對參與叛亂的各國大加撻伐。在這次征伐戰爭中,應國不但沒有跟隨三監起來叛亂,因而且調集全國的兵力設下防線,堵住了叛軍西進之路,與其進行了殊死戰鬥。因為應國在國家動亂時,堅定地站在周王室一邊,因而受到周王室的格外恩寵。《詩·大雅·下武》曰:「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歌頌了應侯順應天理,協助平定叛亂的功德。
自此以後,應國在周朝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權力,其國君被尊稱為「應公」。
周初能被稱「公」者,必定是功高位顯,對周朝有過特殊貢獻的諸侯。
視頻
春秋戰國疆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