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應家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應家鄉中國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下轄鄉,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中南部,距信州區22千米,至福建武夷山僅100千米。應家鄉東鄰黃市鄉、田墩鎮,南毗鐵山鄉、四十八鎮,西接黃沙鄉,北界尊橋鄉皂頭鎮。建國前屬第五區,建國初設應家區;1957年撤應家區劃入四十八區管轄;1958年成立幸福(次年改為應家)公社;1984年改為應家鄉,沿用至今。2017年,應家鄉行政區域面積58.3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7627人。[1]

中文名: 應家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

地理位置: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中南部

面 積: 58.31 km²

下轄地區: 佛母、安坑等7個村委會

電話區號: 0793

郵政區碼: 334118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27627人(2017年)

車牌代碼: 贛E

歷史沿革

應家鄉歷史較為悠久。在清朝後期現應家鄉地域大部分劃屬廣信府饒邑來蘇鄉五十八都應家口和五十九都安坑管轄。至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 年)設應家鄉,駐地應家口,下轄17個保;1949年5月解放初期,應家與黃沙上瀘同屬應家鄉第5區;1950年應家與黃沙同屬應家區,1951年鄉境內增設石門鄉,1952年增設東圩鄉1956年撤區並鄉,應家鄉轄區範圍與現在基本一致;1957年應家鄉劃四十八區管轄,1958年成立應家社,以後在歷次行政區劃調整,應家公社區域範圍沒有變化,1984年改為應家鄉。江西上饒石雕刻於應家鄉安坑村玳公祠內的大廳兩側。採用高浮雕的手法,以明代作家梁辰魚的《浣紗記》為藍本而創作,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圖為允降、圖寄子、圖問疾三個場次。

地理

境內地貌以半丘陵為主,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75米。年平均氣溫17.9℃,無霜期約272天。境內水利、礦產、林地資源十分豐富。

概況

應家鄉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中南部,距上饒市區22千米,至福建武夷山僅100千米。2017年,應家鄉行政區域面積58.3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7627人。屬江西省「十五」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境內地貌以半丘陵為主,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75米。年平均氣溫17.9攝氏度,具有四季分明、氣溫適宜、光熱較優,無霜期長等特點,無霜期約272天。境內水利、礦產、林地資源十分豐富。境內丁溪河由南向北逶迤而過,有小(二)型水庫1座。應家鄉郵編:334118 代碼:361121209。轄東塢、應家、石門、浮墩、吉安、佛母、安坑等7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應家口。

行政規劃

應家鄉轄:應家村、東塢村、石門村、浮墩村、吉安村、佛母村、安坑村。

自然條件

應家鄉1986年至2000年的氣象資料顯示年平均氣溫17.8℃,平均最高氣溫是1998年,為18.6℃;最低氣溫是1989年,為17.5℃。歷年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8℃;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6.2℃。年平均降水量2066.1毫米,年最大降水量出現於1998年,為2589毫米;年最少降水量出現於1996年,為1288.6毫米。月最大降水量出現於1998年6月,為966.9毫米;月最少降水量出現於1987年12月,為0.6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南北山區多於中部丘陵、平原月平均日照142.6小時,1988年月平均日照時數最長,達166.7小時;1997年月平均日照時數最短,為117.1小時。7月平均日照時數最長,為228.3小時;3月平均日照時數最短,僅80.2小時。年平均風速1.3米/秒。最大風速年度是1987年,平均風速1.9米/秒;最小風速年度是1996年、1997年和1999年,平均風速1.0米/秒。月平均風速3月、4月最大,為1.5米/秒,10月、11月、12月最小,為1.2米/秒歷年有霜,霜期最長的是1986年冬至1987年春,有霜期達32天;霜期最短的是1990年、1991年、1993年和1994年,有霜日僅9天。年平均氣壓1001.8百帕。最高氣壓年份是1987年,為1002.4百帕;最低氣壓年份是2000年,為1000.7百帕。

社會事業

一是文化教育事業取得新進展:積極改善學校的硬件設施建設。採取「外引內籌上爭取」的辦法投資50萬元新建了里洲僑心小學、投資42萬元新建浮墩小學、投資36萬元新建中學實驗樓,並投資45萬元對中心小學教學樓進行了翻新重建,總建築面積達5400平方米。2003年通過「兩基」檢查。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進一步加大鄉村兩級公路改造力度。投資100餘萬元對應家口至東圩總長達3千米的道路進行了路面硬化;投資60餘萬元開通了吉安馬道至安坑的公路。切實解決了東圩、安坑兩村群眾多年來行路難的難題。加強了水利設施建設。修復了東圩至應家引水渠700米,同時對各類病險水庫進行了加固。鄉內有衛生院一所,並實行了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

經濟發展

應家鄉圍繞「策應園區求發展、經營集鎮興三產、發展基地優產業、務實作風促全面」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實現了應家鄉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2003年,應家鄉實現GDP5000萬元,增長23%,財政收入增長18.7%,農民純收入增長150元,城鎮化率為8%,森林覆蓋率為56%,招商引資實際進資1600萬元。應家礦產豐富,無煙煤已探明儲量達400餘萬噸,石灰石儲量也逾千萬方,在與黃市鄉毗鄰的吉安村磁圩有小脈金礦;2004年完成財政收入259.2萬元,同比增長65.5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40元,達1442,增長達20%。招商引資實際進資3086.7萬元,同比增長100.7%。2006年應家鄉完成國內生產總值9892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35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24元,應家鄉共引進項目五個:新華龍家電、偉達燃料、龍騰煤炭、應家鄉里洲蚊香炭廠、鳳凰大道建設等項目,共引進外資5106.9萬元。2011年,全鄉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38億元,增長32.2%。其中農業總產值0.98億元、工業總產值1.4億元;新增固定資產投資8305萬元;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完成1200.8萬元,比上年增長106.2%,增幅位列全縣第一,實現了新的跨越;農民人均純收入3105元,比上年增長20.8%。在2011年全縣年度經濟發展綜合考評中,取得全縣第七的好成績,榮獲全縣「經濟發展進步獎」。工業經濟增速加快。深入開展「訪客商、下企業、解難題、優服務」活動和工業項目推進跟蹤服務活動。堅持把招商引資工作擺在全年工作的突出位置,對全鄉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進行全程跟蹤服務,切實解決企業實際困難,不斷增強招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項目推進工作有了新突破,有效促進了工業經濟快速增長,鄉域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全年共引進上饒市祥通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上饒市鑫運汽車服務、尚騰汽貿、五洲聚源、好自然貿易有限公司等各類項目12個,實現稅收900萬元。重點工程進展順利。京福高鐵途經我鄉浮墩、東塢、石門、吉安四個行政村,路線長7.04km。征地拆遷工作全部完成,其中徵用紅線用地320餘畝,租用山林田地400餘畝,遷移墳墓500餘座,拆遷房屋41幢、1.2萬餘㎡;安置工作已基本結束,分別在浮墩、東塢、石門、吉安四村規劃了安置區,安置小區水、電全部通達到位,現大多數拆遷戶已搬入新居。大坳引水工程應家段總長8千米,總投資4500萬元,途經應家、吉安、浮墩三個行政村、30餘村民小組,涉及農戶513戶。征地拆遷工作及租地工作已基本結束,共征(租)用土地600餘畝;通往隧道口的便道在2011年7月已修好,隧道工程已向兩邊分別掘進200餘m。在整個征地拆遷及工程施工過程中未出現群體性事件,未出現一例到縣進市上訪,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建設單位和群眾的一致好評。項目建設亮點紛呈。一是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共投入資金200餘萬元,完成了石門飛坑、飛上和安坑七甲、新屋4個自然村建設,共完成改水176戶、改廁177戶,完成率分別為95%、96%;實施村道、巷(支)道硬化工程2000餘m,種植各種綠化樹苗206棵,成功通過了縣、市新農村工作檢查驗收。二是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全年共實施水利、公路、民生工程、環境整治等項目12個。如投資15萬元對東塢引水渠進行維修、投入20萬元對石門村道進行硬化、投資125萬元對王家至大源村道進行硬化等;投資25萬元在里洲新建了一個占地10畝可處理本鄉30年的垃圾填埋場,聘請專職人員負責清理上禹公路沿線及集鎮周邊的生活垃圾;三是做優集鎮品位。投資15萬元,新建了童家路口中心花園;共栽種各種花卉、苗木24000餘株;建設城鎮公交站台1個;投資10萬元,對鄉政府辦公樓的電線、網線等進行了維修改造,改善了辦公條件,提升了政府形象;應家自來水廠二期工程投資1000萬元,新鋪設管道2萬m左右,解決了3000多戶居民和企業、單位用水問題。項目的順利實施,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農民生活的幸福指數。計生工作強力推進。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以兩個片為單位的工作格局,廣泛開展計劃生育的宣傳教育,強化環孕檢等各項基礎工作,實行鄉村幹部分片包干負責制,強力推行「村為主」工作機制。全年共完成環孕檢8167例、結紮108例(其中二女戶結紮10例)、上環336例、人流引產76例。同時,對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黨員、幹部、教師、職工進行了處理,共查處5名,並給予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在2011年,我鄉代表縣接受省計生委年度考核,圓滿完成了各項巡檢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農業農村碩果纍纍。「一村一品」的發展路子得到持續加強和鞏固。新增了新光小米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和用水戶協會,幫助用水戶協會獲得10萬元幫扶資金;新光小米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約500萬元,種植面積近600畝,直接帶動農戶參與股份(種植)62戶,帶動群眾350戶,農民人均增收600元;大力扶持永發農業開發公司等企業;積極鼓勵農戶發展特色養殖、種植,蔬菜、吊爪、紫薯、中藥材等種植項目;肉雞、鴨等養殖加工項目和來料加工成為了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各項惠農政策得到落實,農村民生得到着力改善。2011年全鄉落實糧種直補面積1.04萬畝,涉及農戶6395戶,兌現補貼金額12.25萬元;落實綜合直補面積1.04萬畝,涉及農戶6395戶,兌現補貼金額55.24萬元;落實油菜直補面積4650畝,涉及農戶2447戶,兌現補貼金額4.65萬元;辦理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168輛,兌現補貼資金19.99萬元;辦理家電下鄉補貼1490件,兌現補貼資金80.23萬元。同時,做好了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和森林防火、水利冬修等各項工作。

效能建設

隨着農村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應家鄉黨政領導認識到鄉鎮原來的工作方法有些已經過時,只有轉變機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才能提高基層幹部的執政能力,更好地為農民服務。為此,鄉黨委、政府從2008年9月份起,引入企業績效管理機制,在鄉機關開展效能建設活動。全面實行政務公示制,規定凡是與群眾直接相關的事項,辦事流程、辦事時限、辦事結果都要公示;推行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責任制,解決職責不清、效率不高、工作不落實等問題。同時對機關工作人員實行能級管理,根據每位工作人員的工作性質和業務特點,將他們分編在黨政、村鎮建設、經濟發展、社會事務和農林水等五大辦公室。並採取五級管理辦法,一、二級為正、副科級幹部,由縣委考核評定;三、四、五級為機關工作人員,由鄉黨委考核評定。能級認定考核包括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工作業績、專業資歷四個方面,分民主測評、綜合考核、領導班子考核、專業資歷考核四個步驟進行,對取得能級資格的工作人員,由鄉黨委採取競聘的方法聘用。工作人員被聘用後,實行動態管理,對他們履行崗位職責情況按月進行量化考核計分,作為獎懲兌現的依據,並按其被聘崗位能級係數計算發放績效補貼。同時鄉里出台了各項制度,對村幹部也實行績效管理,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提高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礦產資源

應家鄉內已發現27個礦種,100多處產地。黑色金屬礦藏有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釩礦、葉臘石等。鐵礦有四十八、煌固、大地等9個礦點。釩儲量約(V205)47.3萬噸。葉臘石產於甘溪。有色金屬礦藏有金、銀、銅、鋁、鋅、鉬、鈮、鉭、鈹、鈾、等礦。銅礦礦點多,其中船坑銅礦儲量為D級金屬2萬噸。鈮鉭礦產地靈山,較大礦點有南山、蘇橋前汪等。金有茶亭、金鐘山2個礦點。銀伴生於其它礦床。鈹有東山塢、黃泥山等礦點。鉬產地金竹桃,鈾產於稠川。非金屬礦藏,磷礦岩產地八都、清水、象山。石灰石分布廣、產地多,其中石獅礦體儲量為17877萬噸,屬大型碳岩礦床。船坑、八都、清水產硫。靈山產水晶石和重晶石。南部鄉鎮多瓷土(石),其中高洲瓷石礦產量上乘,儲量47.7萬噸。鋁有四十八、花廳等礦點。鄭坊、桐西產毒砂。靈山花崗岩蘊藏豐富,屬一級優質材。華壇山產大理石。信江沿岸產紅石。固體可燃礦藏有煙煤、無煙煤、石煤3種。煙煤有黃市、尊橋、楓嶺頭等產地。其中呂江煤礦儲量3485900噸,龍井灣煤礦發熱量8110卡/克。無煙媒分布在南部鄉鎮,儲量豐富,發熱量高。石煤產於八都、清水、鄭坊等地,地質總儲量C+D共6987萬噸,有釩、銀等金屬伴生。

經濟

應家鄉圍繞「策應園區求發展、經營集鎮興三產、發展基地優產業、務實作風促全面」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實現了應家鄉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2003年,全鄉實現GDP5000萬元,增長23%,財政收入增長18.7%,農民純收入增長150元,城鎮化率為8%,森林覆蓋率為56%,招商引資實際進資1600萬元。

視頻

上饒縣應家鄉貧困戶生活有改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