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龍是什麼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應龍 |
![]() |
應龍是什麼龍應龍,為黃帝神龍。《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所謂應龍者,當為黃帝之功臣。亦為禹之功臣。[1]
外貌形態
應龍的形象一般與同時期流行的中國龍形象無二,只是多了一雙羽翼。但據古籍應龍庚辰為黃色龍鱗,五彩羽翼,五爪。《廣博物志》載:「角浪凹峭……龍之雄也;角靡浪平……龍之雌也」,宋朝前的應龍也以靡、平龍角的雌龍形象出現。而其以人類身形顯現時,則是以納徵後的新娘姿態出現,有詩讚云:「應龍游景雲,馭六氣,乘萬變,朱衣戴纓」。同時人形的應龍還會手持金斧黃鉞,《文苑英華》載:「應龍秉鉞,元女侍坐」,有時也會乘坐其他神龍用以代步。
《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有學者考證凶犂土丘位在東荒海中蓬萊、員嶠之列,並認為明代《應龍畫河海圖》中應龍裹挾火焰、海浪的形象凸顯了其海洋、火山的神性。另有學者稱「『凶犁土丘』當作『凶犁之丘』」。
應龍曾以「殺蚩尤與夸父」立下大功,《山海經校注》云:「蓋夸父與蚩尤同為炎帝之裔,在黃炎鬥爭中,蚩尤起兵為炎帝復仇,夸父亦加入蚩尤戰團」。
除《東經》外《山海經·大荒北經》亦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竹書紀年》記載:「應龍攻蚩尤,戰虎豹熊羆四獸之力。以女魃止淫雨。天下既定」。說應龍攻打蚩尤之時,曾獨力鏖戰虎、豹、熊、羆四大猛獸。
應龍本處於天,故有《東經》「不得復上」之語,《文選》云:「天有九龍,應龍有翼」,《左傳注》稱應龍能」奮靈德,合風雲,超忽荒而躆昊蒼「,《文選詳註》曰:「忽、荒,天上也。昊、蒼,皆天名也」。
晉代郭璞注《東經》「應龍之狀」即「今之土龍」,以其「氣應自然」為行雲致雨之神,此土龍即《論衡校釋》所云:「天龍之神亦在土龍.......雩祭者之精亦在土龍」,後世又有「應龍畫地通流泉」之語,俗傳為溝瀆河川之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