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店集鎮轄66個行政村,5.1萬人口,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萬畝。地處萊陽、萊西、即墨三地交界處,是即東縣舊址,店集南距青島市40公里,北距煙臺市120公里,東距威海市180公里。交通發達、通訊便利。青威一級公路,即王公路、環海公路貫穿境內,是膠東各大城市過往必經之地。國內、國際自動程控電話裝機總量2萬門。鎮內還擁有30萬千伏高壓線路一條,11萬伏變電站一座。可以滿足有識之士投資興業所需的交通、通信、電力、水利等條件。店集自然條件優越獨厚,山好水好交通好,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是投資開發的好地方。[1]
支柱產業
近年來,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店集立足自身優勢搶占制高點,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促進經濟轉型,推動產業升級,培育壯大民營企業,着力引進高科技含量企業,加快機械鑄造業基地建設和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步伐,形成了以機械鑄造加工業為支柱產業,以服裝紡織、製鞋、農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輔的產業發展體系,為實現店集鎮又好又快發展,打造經濟強鎮夯實了基礎。
用心創和諧
即墨區店集按照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團結帶領全鎮人民堅持「立足農村,以工興鎮,以富安民,和諧發展」的執政理念,努力建設富裕、綠色、文明、和諧的新店集。
該鎮三年基礎設施投資5000多萬元,實現了道路、供電、供水、供熱、排污、通訊等六通一平,逐步形成以農村工業為主導,現代農業為基礎,服務業為紐帶的農村經濟發展新格局。此外,該鎮還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了農業特色化和農產品生產優勢化,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格局。[2]
拓展空間
店集位於即墨區東北部,地處萊陽、萊西、即墨三市交界處,地域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0萬畝。店集屬歷史重鎮,曾是即東縣舊址,是遠近聞名的「客旅店」。店集交通便利,青威一級公路、威烏高速、萊青路、王新路縱橫貫穿全社區。另外,新規劃連接田橫港與膠濟鐵路的輸港鐵路線自該社區南側穿過;青榮城際鐵路沿海南環線,由該鎮駐地東側穿過;田橫港的疏港公路由港口經村域南側與烏威相接;烏威高速由鎮域西側通過,四通八達的交通為店集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條件。
另外,店集根據即墨建設大青島「重要一極」的發展戰略,瞄準建設「即墨機械鑄造業基地」和「即墨東部商貿中心社區」的奮鬥目標,努力實現新發展新突破。該社區充分立足交通便利、地域開闊的優勢,確立了「南接、西移、一線、兩區」的發展戰略。南接,即抓住即墨區委、區政府實施「突破溫泉」工程的機遇,依託青山、王圈水庫的自然優勢,以青山開發為啟動點,積極與溫泉大旅遊發展相對接,超前進行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下一步發展打好基礎;西移,即依託青威路、王新路,將發展空間由社區駐地向西沿兩路拓展,配套完善機械鑄造業基地基礎設施,圍繞基地布置大項目;一線,即以社區駐地為主線,大力發展市場商貿業和小城鎮建設;兩區,即建設即墨機械鑄造工業區和即墨東部商貿中心鎮。發展空間的拓展,使全社區招商引資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特色產業
店集社區具有發展機械鑄造業得天獨厚的優勢:產業基礎優勢明顯。曾擁有青島第一農業機械廠和青島石化閥門廠等大型企業,是即墨區工業基地;人力資源優勢明顯。擁有一大批具有鑄、鍛、車、鉗、焊等熟練技術的工人,完全可以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發展空間優勢明顯。店集人居分散、場地空曠,具有發展機械鑄造業的良好環境條件。
製造業基地
和青島市重工業退城進鄉等戰略的實施,為該社區發展機械鑄造業帶來了新的機遇。為此,店集做出了「突出機械鑄造業特色、打造機械鑄造業強鎮」的發展定位。先後成功引進了投資1.2億元的青島吉華鑄造項目、投資500萬美元的香港富潤德精密五金項目、投資3000萬元的煙臺機械加工項目、投資4000萬元的金盾公路設施項目等機械鑄造業項目15個,並且實現了項目當年引進、當年開工建設。青島吉華鑄造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青島地區單體鑄件生產能力最大的企業,占地1.3萬平方米、設計單體鑄件30噸的鑄造車間已完工,投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1500萬元。青島金盾交通設施項目主要生產公路用交通設施,5000平方米的車間主體已完工。項目投產後,年可實現利稅1000萬元。機械鑄造業大項目的落戶,構築起了店集機械鑄造產業集群,為打造青島市機械鑄造業強鎮奠定了堅實基礎。 店集已形成了以機械鑄造加工業為支柱產業,以服裝紡織、製鞋、農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輔的產業發展體系。同時,該鎮自古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商貿流通業發達;農貿市場規模大,堪稱即墨東部第一集;牲畜交易市場是即墨東部最大的交易市場;木材批發市場是即墨最大的專業批發市場。隨着小城鎮的快速發展與城市交通網絡的建立,物流業也必將呈現出勃勃生機,這無疑都為店集鎮實現跨越式發展插上了有力的雙翼。
環境優勢
店集將王新路與青威一級公路的交匯處,作為青島機械鑄造業基地,由山東省規劃設計院設計,總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對機械鑄造業基地進行高標準、高起點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先後投資2200多萬元硬化道路總長4.6公里,鋪設污水管道5公里,並積極爭取青島市和即墨兩級供電部門支持,架設了即墨鄉鎮惟一的一條適合重工業發展的35千伏電力專線。水、電、路、通訊、排污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達到「五通一平」標準的建成區面積已達到3平方公里。 店集在努力完善硬環境的同時,還不斷強化自身軟環境建設。通過大力深化「誠信招商、服務招商」理念,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有效建立起了快速反應、責任跟蹤、協調服務的工作機制。說到店集的軟環境建設,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帶領全體機關幹部80多人為企業招聘工人一事被傳為佳話。 為解決企業用工難題,店集鎮在正月初五上午專門召開了黨政聯席擴大會議,鎮黨政一班人親自到即發華和針織店集有限公司和亨運鞋業有限公司,現場了解用工情況,其他機關幹部立即深入到村莊宣傳發動為企業招工。他們在走村串巷發動招工的同時,鎮分管領導還在正月初五清晨5點冒着大雪踏上了省外招工的道路。在河南省洛陽市,他們一方面積極與當地勞動部門聯繫,另一方面,由當地報紙在頭版顯著位置作宣傳報道。短短十餘天時間,該鎮就為華和針織、亨運鞋業、吉華鑄造、仁義工藝品等十餘家企業招工近千人,不但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而且贏得了企業的稱讚和信任。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完善的軟硬環境建設,增強了店集承載重工業大項目的條件和能力,為重工業大項目的引進打造了良好的平台,也為店集鎮實現打造經濟強鎮的目標奠定了基礎。[3]
發展新思路
店集社區地處萊陽、萊西、即墨三市的交界處,青威路、烏威路、萊青路、王劉路縱橫其中,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該鎮搶抓省委建設半島製造業基地的機遇決策,確立了「南接西移,一線兩區,工業強鎮,商貿興鎮」的發展思路。「南接」即向南與溫泉鎮、鰲山衛鎮對接,發揮即墨第一大水庫--王圈水庫的資源優勢,與旅遊業全面對接;「西移」就是借王劉路向青威路兩側區域拓展鎮域經濟發展空間;「一線」即以鎮駐地王劉路兩側為軸線,全面發展鎮域經濟。「兩區」即在鎮駐地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建設即墨東部商貿區和依託青威路旁原即東工業基地打造機械鑄造業基地。把發展機械鑄造業作為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以機械鑄造業為基礎,舉內力、聯外力、聚合力,順勢推進店集鎮工業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