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有為故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有為故居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蘇村,又稱「延香老屋」,是康有為出生、成長的地方,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康有為故居是一座典型的珠三角地區民居建築,總面積81平方米,始建於清代中期,部分毀於抗戰時期,1983年修復。1987年在旁新建康有為紀念館。

故居簡介

康有為故居又名「延香古屋」,建於1858年,康有為誕生於古屋。故居為一間一廳兩房兩廊的青磚鑊耳屋[1],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清代民宅。延香古屋採用青磚牆櫞木結構,古色古香。古屋大廳用黑色木板搭建了閣樓,兩廊中間留有天井,古屋採光足通風好,冬暖夏涼,環境非常舒適。延香古屋是保留完好的一處清代建築,具有很好的觀賞和研究價值。在這座故居中,康有為飽讀中西書籍,初步形成了維新思想體系,並在此處撰寫了至今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論著《大同書》初稿。

康有為故居坐落在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銀河蘇村的康有為故居,是變法的前沿,是維新的搖籃,這裡孕育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藝術家,戊戌變法運動領袖康有為。康有為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全國、揚名海外的一處景區。 康有為故居由康有為紀念館、康有為故居、康氏宗祠、澹如樓、松軒、荷塘等主要建築和景區組成,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康有為紀念館共由兩層展廳組成,展出了康子從少年時代刻苦求學,青年時代立志報國,中年時代布衣上書,請求變法維新挽救民族危機,變法失敗流亡海外以及辦強學會、著書立說等波瀾壯闊的人生,從中可以了解到一代偉人康有為為尋求真理的奮鬥軌跡,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 1983年南海縣政府撥款對康有為故居按原貌進行修復,同年10月對外開放接待國內外遊客。1983年南海縣政府撥款對康有為故居按原貌進行修復,同年10月對外開放接待國內外遊客。1984年6月康有為故居被列為佛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關條約

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1891年後,他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弟子有梁啓超、陳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試,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2],又未上達。當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書,得到了光緒帝的讚許。7月,他和梁啓超創辦《中外紀聞》,不久又在北京組織強學會。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請求變法。次年1月,光緒皇帝下令康有為條陳變法意見,他呈上《應詔統籌全局折》,又進呈所著《日本明治變政考》、《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二書。4月,他和梁啓超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6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准其專摺奏事,籌備變法事宜,史稱戊戌變法。後因慈禧太后的干預,維新運動失敗,其具體細節尚有較大爭議。

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軟禁,康有為之弟康廣仁被殺,康有為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為獲得國際支持,他曾遊歷列國,會見歐洲各國君主。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1913年回國,主編「不忍」雜誌,宣揚尊孔復辟。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清廢帝溥儀復位。1917年,康有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軍閥張勳發動復辟,擁離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

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張園覲見探望。1927年,康有為病死於青島

視頻

康有為故居 相關視頻

康有為故居
1895年4月17日,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