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廖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廖紅

來自 新浪 的圖片

廖紅,女,教授博士生導師[1]華南農業大學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重點崗位(二級崗)教師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學術骨幹省級培養對象。

現任中國土壤學會植物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植物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植物營養生理與遺傳研究室主任等學術兼職,全國婦聯常務委員。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2]、博士生導師

出生地點----四川資中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3]

畢業院校----華南農業大學

學位/學歷----博士後

職 稱 ---- 教授

教學貢獻

在教學方面,主講的研究生專業課《高級植物營養學》獲華南農業大學2002年研究生教學評估第一名;2003年在科學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一部《高級植物營養學》,該書經教育部嚴格評審,確定為2004-2005年度研究生教學用書。2007年出版學術專著《根系生物學:原理與應用》。

科研貢獻

在科研方面,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四項,教育部科研項目四項;同時作為第二、第三主持人參加了多項國際合作和國家重要科研項目,在國內外知名期刊如Plant Physiology、科學通報等發表論文50篇,SCI/ISTP收錄論文22篇,總影響因子34.73,第一作者最高影響因子6.13。發表的論文在2007年以前共被SCI引用133次,其中一篇引用36次,為2001-2005年國際農林科學領域研究論文中獲得引用數最多的中國學者論文前3名。申請國家專利6項、已獲得3項。

學科和實驗室建設 在學科和實驗室建設方面,作為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參與植物營養與養分管理資源重點實驗室的申報和籌建工作。協助籌建了一個跨院系的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並任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了根系生物學實驗室、根室溫室複合體的設計和專用的儀器設備的開發工作。

推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

在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方面,參與育成大豆新品種7個,並作為廣東省科技推廣項目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廣示範的專家組主要成員,參與了這些品種在華南酸性紅壤地區的推廣示範工作,為華南地區的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聯合基金項目,大豆根系耐低磷、抗鋁毒的重要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U1301212)。265萬元,2014-2017,主持

2,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課題(2014ZX0800928B),大豆磷高效基因、調控元件的克隆及功能分析。190萬元,2014-2016,主持

3,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根系-微生物交互作用對氮磷吸收轉運的驅動機制(XDB15030202)。240萬元,2014-2017,主持

4,廣東省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項目(粵財教[2011]431號),豆科作物根系磷鉀養分高效吸收的協同機制。120萬元,2012-2014,主持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項目,豆科作物磷高效根構型建成的生理及分子機理(31025022)。200萬元,2011-2014,主持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作物根系響應根際土壤磷營養變化的形態與生理協調機制(30890131)。300萬元,2009-2012,主持

7,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第一課題,優良根構型建成與土壤養分活化的遺傳與分子機制(2011CB100301)。482萬元,2011-2015,主持

個人榮譽

2014年,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2014年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4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

2014年,高產抗逆大豆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應用,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三)

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方素琴,第二導師)

2010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009年,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聘教授(珠江學者)

2007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

2007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二)

2006年,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獎"(二等獎)

2004年,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

視頻

廖紅老師演示種大豆的視頻(還有下有機肥) 2021年5月30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