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
廖耀湘 | |
---|---|
出生 |
1906年5月16日 湖南邵陽 |
職業 | 陸軍中將 |
人物簡介
廖耀湘(1906年—1968年),漢族[1]。別號建楚。湖南邵陽北鄉釀溪鎮(今新邵縣縣城)人[2]。蔡鍔將軍的同鄉,畢業於黃埔六期,1930年以上士資格被派到法國,學習三年法語後進法國的聖西爾軍校。回國後一路高升[3]。
抗日名將,曾任蔣介石「五大王牌軍」之一的第六軍軍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廖耀湘升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二旅中校參謀主任,參加了淞滬戰役和南京保衛戰。1938年9月,200師在湖南湘鄉擴充為國民革命軍新十一軍,旋改為
第五軍,廖任該軍所轄新22師副師長兼軍干訓班主任,因師長邱清泉未到職,代理師長之職。
1942年2月,應盟軍要求,中國政府組成遠征軍,入緬甸作戰,新22師作為遠征軍主力之一參戰。3月,新22師高速馳援同古的英國軍隊,將其從日軍包圍中解救出來。1943年
初,盟軍在緬甸戰事不利,被迫撤退。新22師在後路被截斷的情況下,不得不翻越環境惡劣的野人山,撤往印度雷多,受到極大損失。在雷多,新22師受到美國的訓練和整
編,換裝了美式裝備,一躍成為中國軍隊中裝備最好的部隊之一。之後,廖率新22師在緬北戰場屢建功勳,先後殲滅日軍12000餘人,其中包括日軍精銳之一的第18師團。1944
年,新22師擴編為新六軍,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
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新六軍被調往東北戰場。廖率領新六軍於1946年1月抵達東北,到5月,他已經攻下長春等地,但是之後被林彪等人的游擊戰法拖住手腳,未能北渡松
花江。1947年8月,新六軍與新三軍組成第九兵團,廖出任兵團中將司令,此後,東北戰局發生逆轉,第九兵團逐步被壓縮回瀋陽一帶。1948年9月,遼瀋戰役開始,中國人民
解放軍包圍錦州,希望切斷東北戰場國軍部隊的退路。廖奉命前去解錦州之圍未果,被解放軍反包圍於黑山、大虎山一帶。10月26日,廖耀湘部被全殲,本人被俘;僅劉玉章
部第52軍自營口搭艦撤退至葫蘆島。
廖耀湘是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後留學法國,回國後參加南京保衛戰,1940年同杜聿明率領中國遠征軍赴緬甸抗日,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8年10月遼瀋戰役後,廖
耀湘被俘。
1961年,廖耀湘被特赦,後被聘任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為全國的文史研究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資料。1964年當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擊,
於1968年12月2日的一次批鬥中突發心臟病而逝世於北京。
人物生平
書生從戎
廖耀湘,1906年4月12日生於湖南邵陽縣北鄉釀溪鎮土橋村。其家道不甚富裕,但在當地農民中間,算是小康境地。祖父藝圃公,是一位飽讀詩書的私塾先生,曾於鄉里設館授
徒。父親半耕半讀。耀湘(耀為字輩名)這個名字顯然寄託着祖父和父親望其光大門楣、名耀三湘的期望,而他的表字「建楚」也正是名的引申,耀湘必定有建楚之才,當前
輩起這名字時,也許沒想到他的成就超過了他的期望,日後何止耀湘,而是名滿華夏。
六歲時,他在祖父的指導下,開蒙讀書,念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四書」、「 五經」,等他略知經書精義時,清廷已經遜位幾年了,由於有一幫三湘英才參與創建民國,此地開
風氣之先,有着遠見的廖父覺得科舉早已廢除,僅僅憑讀古書是很難有出息的,讀新學堂,出洋留學才是成才正道。1918年,受過六年傳統私塾教育的廖耀湘考進了縣立高等
小學,接受現代教育。
1920年冬天,廖耀湘從縣立高小畢業,成績優異的他考入了長沙私立岳雲中學,這是所完全按着現代教育模式設立的新式中學。和閉塞保守的邵陽相比,長沙城不但是通衢大
邑,而且在上世紀20年代初,是全中國各種思想激盪衝撞得最厲害的城市之一。1925年夏,19歲的廖耀湘從岳雲中學畢業,當時中國的局勢十分混亂,湖南的政局更是撲朔迷
離,中學畢業的廖耀湘,在當時算文化程度較高的知識分子,北上報考大學非他所願,而且鄉下那個小康之家,也很難供得起一個大學生,受新思想影響的他,滿懷少年的拿
雲心事,選擇了南下報考黃埔軍校。
為供廖耀湘在長沙五年的學習,全家幾乎竭盡了財力,連供他去廣州考試的路費都沒有籌集到,他錯過了黃埔五期的招生,不得已只好就近從軍,解決吃飯問題,便進了趙恆
惕屬下的湖南陸軍第三師葉開鑫的部隊,從列兵干起。1926年5月,他脫離葉開鑫部回邵陽,籌集了去廣州的路費。1926年7月,北伐軍正式在廣州誓師,一大幫黃埔前四期的
學生開始了悲壯的軍旅生涯,而廖耀湘就在這個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北伐的烽火與他無關。後來在抗日和國共內戰的,國軍重要將領大多是黃埔前四期,而廖耀湘以第六
期這樣淺的資歷,成為領軍大將,年紀輕輕就做到兵團司令,是軍界異數。
城破脫險
1929年廖耀湘畢業時,北伐已經完成,中國名義上得到了統一,國民政府搬到了南京,黃埔軍校也遷到首都,它的正式名稱應當是中央陸軍學校,所謂「黃埔軍校」只是沿用
在廣州的俗名。廖是廣州入學,南京畢業。前四期黃埔生,除了很多赫赫有名的戰將,時勢使然,他們在軍校也就接受不到一年的訓練,就投入了戰鬥。而廖入校後,接受的
教育則更為系統、紮實。廖畢業時,國民政府雄心勃勃要打造一支現代軍隊,從中央軍校里選拔一批優秀畢業生去法國留學,廖耀湘參加了1930年的留學考試,成績列前三
甲。可是最終確定名額時,他被刷下來了,理由是他個子矮,其貌不揚。在這關鍵時刻,廖耀湘演了一出「闖宮面聖」。他直接去找蔣介石,當着蔣介石,他大呼留法生錄取
不公,一千人參加考試,錄四十四名,自己筆試在前三名,卻名落孫山,考官的理由是他個子矮,臉上有個疤。他直率地對蔣介石說,這是選拔留法軍官,又不是選女婿,相
貌用得着那樣重要?拿破崙的個子不也很矮?老蔣很欣賞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性格,遂決定特批他去法國留學,臨別前勉勵一番。並向有關部門批示:該生系難得軍事干
才,學成歸國後委以重任。
在法國,廖耀湘先畢業於聖西爾軍校,後入機械化騎兵學校深造。 1936年,廖耀湘學成歸國,先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騎兵隊第三連少校連長,軍士營學兵連連長。1937年「七
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調任中校營長,不久調任第二旅中校參謀主任。這年11月,日寇逼近首都,廖耀湘參加了南京保衛戰。南京保衛戰的撤退,是軍事史上一大敗筆,猶
豫不決、預案不紮實,使數萬國軍將士成為戰俘,死在日本人屠刀之下,蔣介石和唐生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日本人進城後,廖耀湘成為困在城中的中國將士的一員,到處
都是流血,到處都是屠殺,他一旦落入日本人手中,基本上沒有生存的希望。12月13日,他脫下軍裝,換上便服,帶領幾個部下和幾千難民躲進了南京城的棲霞寺,監院寂然
法師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愛國僧人,不但保護了許多難民,也想方設法幫助混在難民中的國軍軍官脫險。幾天後,在法師和特殊部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廖耀湘和幾位軍人深
夜坐船,到了長江北岸,脫離了這座人間地獄。南京脫險,是他軍旅生涯真正輝煌的開始,他也將棲霞寺視為自己的福地。從此,猛虎出谷,利劍出鞘。
血戰揚威
南京脫險後,廖耀湘趕到當時的國府行政中樞武漢。1938年初,國民政府成立了第一支機械化師200師,這支部隊是當時國軍裝備最好的,專門在法國進修機械化作戰的廖耀湘
任少將參謀長。1938年9月,200師擴編為新11軍,廖耀湘轉任22師副師長。
1939年11月,崑崙關戰役打響,這是一次中日兩支鋼鐵部隊硬碰硬的交戰,當時22師劃歸新5軍,軍長杜聿明,22師師長邱清泉,包括廖耀湘在內,都在這場戰役中威名遠揚。
崑崙關位於廣西境內,距南寧七十華里,周圍群山環抱,地勢險要。1939年12月4日,日軍占領崑崙關,直指滇、黔,威脅陪都的安全。崑崙關日前已被日軍搶占,直接威逼重
慶。統帥部要求將崑崙關奪回來。同年12月18日,新5軍在其他友軍的配合下,向崑崙關猛攻,駐守崑崙關的是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號稱「鋼軍」。進攻的國軍主要是
200師和22師兩支機械化部隊,此役廖耀湘表現非常搶眼,身先士卒帶領部隊打衝鋒。是役日軍4000餘人被擊斃,旅團長中村正雄被擊斃,戰後從陣地搜索出他的日記本,中村
如此記載:「帝國皇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鋼軍』稱號,那是因為我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
比俄國軍隊更強的軍隊。」劇作家田漢事後採訪了廖耀湘,將其比喻成北宋名將狄青。
戰後論功行賞,邱清泉任新5軍副軍長,廖耀湘升任22師師長。
1942年3月,廖耀湘率22師遠征緬甸,配合盟軍對日作戰,但戰局出現了逆轉,英國人決定放棄緬甸,新五軍西渡怒江,接應200師從同古撤退,一場血戰後,回國的路已經被
日軍56師團堵住,廖建議軍長杜聿明衝擊防線,杜沒有採納,命令部隊進入野人山。進山22師尚有7000餘人,在野人山中損失一半以上,四個團長都死在野人山突圍的途中。
最後,杜聿明率軍部回國,廖耀湘帶領3000餘人撤退到印度。新22師和先一步達到印度的孫立人的38師組成新1軍,軍長鄭洞國。新22師在印度蘭姆迦整訓。1943年10月,第二
次緬甸戰役打響,廖耀湘率部向緬北挺進,與新38師密切配合,二進野人山,占領了胡康河谷,攻克於邦、下孟關、攻占瓦魯班……在整個緬甸反攻戰役中,新22師給日軍王
牌18師團毀滅性打擊,殲敵20000有餘,一雪1942年初年兵敗野人山的恥辱。
緬北反攻勝利後,第14師和第50師空運來到緬北反攻的前線,駐印軍擴為兩個軍,和加上新22師組成了新六軍。廖耀湘任新6軍軍長,隨後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遍染
鮮血的滇緬公路,此時,抗戰已接近尾聲,新6軍在戰火中成長為國軍裝備最精良、兵員素質最高的一支王牌軍。
1945年4月,雪峰山戰役打響。統帥部命令廖耀湘率新6軍從緬北空投到芷江,作為此次戰役的總預備隊。爾仗,主要是74軍、18軍、73軍、100軍等兄弟部隊打的。
雪峰山戰役完畢不久,《美國紐約時報》發表評論說:「芷江會戰勝利佳音,可視為對日戰爭轉折之暗示。」不久,這段評論就被言中。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
抗戰勝利後,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接收南京,史迪威的接任者魏德邁將軍認為,日本當時很囂張,並不認為他們失敗了,到南京去受降,部隊應該有一種威懾力量。當時中國部
隊有威懾力量是新1軍和新6軍,新1軍還沒有回國,新6軍就在芷江,就在空軍基地。到南京幾個鐘頭航程就行了,應該讓新6軍去。 於是廖耀湘率領新6軍被空運到首都,接受日軍的投降。
遺恨遼西
1946年1月,廖率新6軍於秦皇島登陸,進入東北。廖耀湘進東北之初,和民主聯軍的交手中占了上風,當時他的部隊挾抗戰之餘威,而共產黨在東北急劇擴大的部隊還沒有完
全訓練好。他一口氣攻下盤山、台安、遼中, 1946年3月間就打通遼陽、鞍山與瀋陽到營口的交通線, 攻入長春。「四平之戰」是國、共兩黨在東北早期爭奪的關鍵,此役讓
林彪耿耿於懷。國軍這邊杜聿明、孫立人、廖耀湘等抗戰名將都參加了。
1946年5月15日,廖耀湘的新六軍22師65團進攻威遠堡。除了第一次試探性的衝鋒外,65團所有攻擊都是一次成功,難怪當時國民黨覺得剿共勝利指日可待。在這次戰鬥中,專
修過機械化作戰的廖耀湘把炮步配合用到極致。他先命令集中火炮猛攻,限令攻擊部隊在炮火停止後5—10分鐘內沖入守軍陣地,不給敵人任何喘息機會,威遠堡被廖耀湘的部
隊攻占,林彪開始部署撤退。在撤離四平時,林彪的作戰科長王繼芳攜帶大批文件叛變投敵。杜聿明由此了解到民主聯軍已經實力大損,指揮軍隊一路猛追,直到把民主聯軍
主力趕到松花江以北。廖此次又大出了風頭,被任命為國民黨最精銳的第9兵團司令,下轄5個軍,其中新1軍和新6軍是五大王牌之二。
到了1948年,風水輪流轉,在北滿休養生息的林彪部隊已非當年四平之戰的東北聯軍了,但遠在南京的蔣介石還以老眼光看待林彪的部隊,以為可以在東北決戰,殲滅林彪的
部隊。遼瀋戰役,第一階段就是錦州之戰,錦州的重要性毛和蔣都看到了,誰奪取錦州,就能占據通向華北的通道,對國軍來說,錦州不失,東北部隊和華北傅作義部隊能連
成一體,可攻可守。林彪的部隊首先進攻駐守在錦州的范漢傑守軍,老蔣不願意錦州失守,東北和華北的通道被斬斷,命令瀋陽附近的廖耀湘兵團西進,馳援錦州。10月23
日,廖耀湘部向黑山、大虎山發起猛攻。東野第10縱隊司令員梁興初命令各師:「死守3天,不讓敵人前進一步!」經過3天激戰,10縱守住了黑山、大虎山,使廖耀湘兵團失
去了西進的可能和南撤的寶貴時間。廖耀湘以5個師的兵力連日攻擊黑山、大虎山陣地受挫,西進無望,於25日晚下令向東南營口方向撤退,但行至台安附近便遭獨立第2師阻
擊,廖耀湘誤以為是共軍主力,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命令部隊往東走,和瀋陽的部隊會合,可林彪早有兩個縱隊在那裡以逸待勞。如此兵團10萬人馬全部陷入東野五十萬
大軍的重重包圍。廖耀湘此時已知敗局已定。韓先楚的3縱隊僅用3個小時,便一舉端掉了廖耀湘的兵團指揮部和新1軍、新6軍、新3軍軍部。廖耀湘10萬人馬群龍無首,亂成一
團。廖耀湘急得用明語呼叫:「部隊到二道崗子集合!」林彪下令:以亂對亂,哪裡有槍聲就往哪裡打,並派部隊到二道崗子去抓廖耀湘。至10月28日拂曉,戰鬥基本結束,
廖耀湘西進兵團所屬新1軍、新6軍、新3軍、第71軍和第49軍共計5個軍12個師10萬餘人全部被殲滅。
1948年10月27日,廖決定向南方突圍。夜間很黑,衛隊也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李濤、周璞和新6軍一個高參。涉饒陽河通往盤山一條水渠時,周璞不慎跌入一個水深沒頂的地
方,大聲呼救,便引來解放軍的搜索,他把周璞拉出水坑,李濤便被衝散,只剩下三個人繞過一處小樹林繼續向南摸索前進。天快亮的時候,他們看到前邊有一小村莊似乎很
平靜,那個高參便決定先進去看看,好買點東西吃,因為又餓又累。沒想到那個參謀一進村,就被在村里休息的解放軍抓住了,他和周璞便趕快離開那裡。不久,天大亮了,
他和周璞只好在高梁稈堆里躲了—天,又餓又渴又累。就這樣夜行曉藏地前進,希望能趕到瀋陽追上杜聿明的部隊;路上他花重金買了幾件老百姓衣服,化裝前進,膽子也比
較大了些,等到走到遼河邊正在等渡船時,聽說瀋陽已解放了,這時,他走投無路,便決心自殺,可手中連用來自殺的槍都沒有,他坐在一棵大樹下,抱頭痛哭起來。準備等
到天黑就在那棵樹上自縊。周璞苦苦相勸,要他繞道奔葫蘆島,沒準趕上國民黨撤退的部隊。兩人起來慢慢地走,結果在一條小路遇到一小隊巡邏的解放軍,一盤查,他便坦
白了自己的身份,以求速死。此時的廖耀湘,沒有了11年前在南京的好運氣,終於當了俘虜。
是非功過
被俘虜的廖,死活不願意和得勝將軍韓先楚握手。進了戰犯管理所,廖耀湘還非常自負,常說自己的失敗是非戰之過,是上面舉棋不定,一再貽誤戰機。1961年他被特赦,到
了1968年,「文革」正席捲神州,這個國民黨的將軍自然在劫難逃。他不像范漢傑、宋希濂等人那樣識時務,依然性格耿直,當然沒有他的好果子吃,在一次批鬥中情緒激
動,突然心臟病發作,一代抗日名將,就這樣撒手人寰。
周總理聞知此事,指示秘書前往政協了解有關情況,怎奈政協大院貼滿了大字報和標語,根本無人上班。廖的家人只得將喪事從簡。1980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政協組
織追悼,將廖耀湘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公開肯定了廖耀湘在八年抗戰中建樹的歷史功績,令其遺孀黃伯溶女士(辛亥元勛黃興侄女兒黃葵舫的女兒)和兒子廖定
一等親屬好友頗感欣慰。
廖夫人為黃興的堂侄女,1949年前夕去美國,有一子擔任工程師。
他的同事,原新六軍的參謀長舒適存,針對他的遭遇寫了一篇《遼西恨》,其中說道:「廖氏秉性骨梗,不諳世故,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酒食徵逐,更是外行,既不逢
迎上級,朋友之間,更少周旋,家中宴客六菜一湯,入席時每人斟酒一壞,不斟第二杯,惟一嗜好,就是訓練,每逢軍隊駐定,即親率連、排、班長,從事實戰演習,親身示 范,樂此不疲。與人說話,喜直呼姓名,人以為忤,他則認為這是夠朋友的親熱表現,說他驕傲,想是由此而來。」
參考來源
- 移至 ↑ 廖耀湘(1906年—1968年),漢族,搜狐 - www.sohu.com/a...- 2024-12-15
- 移至 ↑ 別號建楚。湖南邵陽北鄉釀溪鎮(今新邵縣縣城)人,今日頭條 - www.toutiao.com/a...- 2024-11-8
- 移至 ↑ 1930年以上士資格被派到法國,學習三年法語後進法國的聖西爾軍校。回國後一路高升,網易 - www.163.com/d...- 202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