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域網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域網路架構圖
原圖鏈接

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縮寫為WAN)是「區域網路」的延伸,其範圍不挶限於某一區域,它可能跨越了數百里或數千里的距離,通常需利用公共的通訊設施(如電信局的交換機與數據線路)或衛星通訊來當作通訊的媒體。例如一企業有台北高雄兩家分公司,兩地均建立有區域網路,該公司為了能即時掌握兩分公司的業務,遂租用電信局的數據線路及網路連接設備將台北、高雄兩地之區域網路連接起來,這樣的網路我們即可稱之為「廣域網路」。[1]

『廣域網路』(Wide-Area Network, WAN)是指範圍較大,必須透過公眾『承載網路』(或稱為電信網路)(Carrier Network)連結之網路系統。一般廣域網路是由『網路存取提供者』(Network Access Provide, NAP)(如中華電信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它結合各地區的『網路服務提供者』(Network Service Provider, NSP)(如 HiNet、SeedNet、TANet),同時讓各地的區域網路(各機關行號的網路)或端點使用者之間互相連結,並提供存取各項網路的應用。這些 NSP 公司又稱為『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所提供的網路也就是『大都會網路』(MAN)。[2]

廣域網路傳輸模式

廣域網路所使用的傳輸模式有三種:

傳統的公共交換電話網路(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就是典型的電路交換傳訊系統,所有的終端用戶都會透過電話 線連接到電信業者機房中的電信交換機上,各地機房的電信交換機再 以大量的電話線路連接起來。當通訊雙方的電話線路連接起來,這段 頻寬便完全佔線直到兩端通完電話為止。 PSTN 是採用全雙工的傳輸技術,兩端皆可同時傳送及接收訊息, 但是當兩端都沒有發話時,佔線的頻寬便無訊息傳輸,造成浪費。

  • 分封交換 (Package Switching) 數位式電腦網路使用的是封包交換傳輸技術,也就是資料在傳遞

之前,先把所要傳送的資料分成數個區塊,並將資料加上表頭資訊組 成多個長度不定的封包,再將這些資料封包透過不特定的路徑在網路 中傳送,傳遞的過程中,經過重複的確認,傳送到接收端的各個封包 再予以拆封,重新組合還原成原本的整個資料。 封包交換傳輸模式的優點之一是可在單一條傳輸線路上提供多工 傳輸功能,例如電腦 A 可以同時跟 B、C 兩台電腦對話傳輸資料。另 外,分封交換網路服務適用於資訊量較少、通訊時間較分散、需同時 和多台終端機通信、需高安全性與可靠度傳輸的通信者,例如:保險、 金融、證券等。

  • 細胞交換 (Cell Switching) 細胞交換則是將所要傳送的所有資料採用特殊的固定長度封包

即所謂的細胞,然後再依序傳到網路上,可充分利用頻寬,並以公平 的方式來傳輸。 非同步傳輸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就是一種以 53 位元固定大小細胞為基礎的高速分封多工交換標準,為寬頻整體服務 數位網路的基礎,能夠把不同型態的資料如語音、數據、視訊等資料 整合在同一個網路上傳送。[3]

參考資料

  1. 區域網路 (中文). 
  2. 粘添壽. 廣域網路與寬頻網路連結. 翻轉工作室 (中文). 
  3. 廣域網路 (PDF)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