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天寶遺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開元天寶遺事》是一本筆記小說,作者是王仁裕。書中主要講述了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逸聞遺事,內容以記述奇異物品,傳說事跡為主。其中記唐代宮中七夕、寒食等節日習俗以及豪支、傳書燕等事有一定的社會史料價值。
內容簡介
《開元天寶遺事》是根據社會傳聞記述,分2卷,列146個標題,分別記述了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逸聞遺事,內容以記述奇異物品為多,人物事跡也以傳說為主。其中如記唐代宮中七夕、寒食等節日習俗以及豪支、傳書燕等事有一定的社會史料價值。後世習用的不少成語、典故如滔滔不絕、夢筆生花、解語花、有腳陽春等均出自該書。 此書《郡齋讀書志》袁本卷二下傳記類著錄作四卷,謂:「漢王仁裕撰,仁裕仕蜀至翰林學士.,蜀亡,仁裕至鎬京,采撅民言,得開元天寶遺事一百五十九條。」《宋史》卷一五六藝文志故事類則作一卷(裕字誤「豁」)。今有一卷本、二卷本,《四庫》則為四卷本,但二卷本亦有一百四十六條.,可見只是分卷不同,無大缺佚。 《四庫提要》謂:「洪邁《容齋隨筆》則以為託名仁裕,摘其舛謬者四事,……然蘇軾集中有讀《開元天寶遺事》四絕句,司馬光作《通鑑》亦采其中張彖指楊國忠為冰山語,則其書實在二人以前,……蓋委巷相傳,語多失實,仁裕采披於遺民之口,不能證以國史,是即其失,必以為依託其名,則事無顯證。」
四庫提要
五代王仁裕撰。仁裕字德輦,天水人。唐末為秦州節度判官,後仕蜀為翰林學士。唐莊宗平蜀,復以為秦州節度判斷。廢帝時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學士,晉高祖時為諫議大夫。漢高祖時復為翰林學士承旨,遷戶部尚書,罷為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周顯德三年乃卒。事跡具《五代史·雜傳》。晁公武《讀書志》曰:蜀亡,仁裕至鎬京,採摭民言,得《開元天寶遺事》一百五十九條,分為四卷。 洪邁《容齋隨筆》則以為託名仁裕,摘其中舛謬者四事:一為姚崇在武后時已為宰相,而雲開元初作翰林學士;一為郭元振貶死後十年,張嘉貞乃為宰相,而雲元振少時,宰相張嘉貞納為壻;一為張九齡去位十年,楊國忠始得官,而雲九齡不肯及其門;一為蘇頲為宰相時,張九齡尚未達,而雲九齡覽其文卷,稱為文陳雄師。所駁詰皆為確當。 然蘇軾集中有讀《開元天寶遺事》四絕句,司馬光作《通鑑》亦采其中張彖指楊國忠為冰山語,則其書實在二人以前,非《雲仙散錄》之流,晚出於南宋者可比。蓋委巷相傳,語多失實,仁裕採摭於遺民之口,不能證以國史,是即其失。必以為依託其名,則事無顯證。劉義慶《世說新語》,劉孝標註往往摘其牴牾,要不以是謂不出義慶手也。故今仍從舊本,題為仁裕撰焉。
內容預覽
開元元年,內中因雨過,地潤微裂,至夜有光,宿衛者記其處所,曉乃奏之。上令鑿其地,得寶玉一片,如拍板樣,上有古篆「天下太平」字。百僚稱賀,收之內庫。 明皇在便殿,甚思姚元崇論時務。七月十五日,苦雨不止,泥濘盈尺。上令侍御者擡步輦召學士來。時元崇爲翰林學士,中外榮之。自古急賢待士,帝王如此者,未之有也。 宋璟爲宰相,朝野人心歸美焉。時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筯令內臣賜璟。雖受所賜,莫知其由,未敢陳謝。帝曰:「所賜之物,非賜汝金。蓋賜卿之筯,表卿之直也。」璟遂下殿拜謝。 姚元崇初牧荊州,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擁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戀。新牧具其事奏之,褒詔美焉,就賜中金一千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