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勒11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開普勒11(英語:Kepler-11)是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位於天鵝座內,距離地球約2,000光年。這顆星是由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並由美國航空航天局於2011年2月2日公布。開普勒11是首個被確定擁有6顆行星的恆星[1]。所有開普勒11的行星質量均介於地球與海王星之間。
命名和歷史
於2011年2月2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宣布至少有六顆公轉周期很短的太陽系外行星圍繞這顆恆星運轉。開普勒11是以發現這顆恆星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命名的。這顆恆星是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第11顆恆星,因此得名「開普勒11」。
這顆恆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約2000光年。這顆恆星是由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小範圍巡天發現的。從地球的方向觀察開普勒11的6顆行星會發現所有行星在凌日時會從恆星盤面通過;且這些行星位置和地球上觀測者觀測方向的夾角小於1度。這種狀況使科學家們可以經由觀測行星凌日現象直接量測行星的公轉周期和直徑。 電腦模擬顯示這個行星系統內各行星之間軌道夾角大約為1°,這代表該行星系統比我們的太陽系(夾角約 2.3°)更接近共面狀態。開普勒11是第一個被發現的同時有多於3顆行星凌日的系外行星系統。這些行星從內到外以字母順序分別命名為b、c、d、e、f和g。
性質
開普勒11是一顆G型主序星[2],而其恆星光譜分類則為G6V。其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95%,半徑約為太陽半徑的110%。其表面溫度約為5680 ± 100 K,比太陽的表面溫度(5,778 K)稍低。其年齡約為80 ± 20 億年,比太陽的年齡(45.7億年)高近一倍。
這顆星的視星等為14.2,而地球上人類以肉眼能夠分辨的最暗天體極限的視星等為6.5,因此人類是無法看見開普勒11的。
行星系統
從地球觀看開普勒11行星系時,所有開普勒11的行星都會凌開普勒11,而且開普勒11各行星的軌道傾角在地球視野上的偏差僅為1°,因此天文學家們能夠透過凌日法發現這些行星。天文學家們製作的開普勒11行星系模型顯示,開普勒11各行星的平均軌道傾角為1°,代表開普勒11行星系要比平均軌道傾角為2.3°的太陽系還要接近共面。
行星b到行星f的估算質量介於地球與海王星之間。這些行星的估算密度都較低,說明這五顆行星中都不具有像地球一樣的成分組成。a 行星d和行星e(可能還包括行星f)都擁有主要成分為氫氣的大氣,而行星b和行星c則可能由大量的冰和/或氫氣/氦氣組成。這些行星密度較低的解釋可能為:這些行星都是以較小的岩石或鐵為核心,圍繞着大體積大氣層的氣體行星。其內行星在其發現之時,是人類了解最全面,且規模小于海王星的系外行星。
開普勒11行星系統是目前已知的最緊湊的行星系統;行星b至f的軌道在水星的軌道範圍內,而行星g的半長徑比則比水星大約20%。儘管軌道結合的十分緊密,其整體動力狀態一般認為已穩定存在數十億年。
雖然行星b和c的公轉周期接近於5:4的共振,但這些行星中不存在低比率的軌道共振。儘管這些行星之間的距離甚近,但仍然沒有影響對方的軌道,而這個情況已持續了數十億年。
視頻
開普勒11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系外行星系統:擁有6顆行星 ,個人圖書館,2011-2-10
- ↑ 主序星是主天體而只占少數的超巨星又是怎麼形成的,搜狐,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