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蘭納里·奧康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弗蘭納里
Flannery O'Connor
出生 Mary Flannery O'Connor
(1925-03-25)1925年3月25日
美國佐治亞州薩凡納
逝世 1964年8月3日(1964-08-03)(39歲)
美國佐治亞州米利奇維爾Milledgeville, Georgia
職業 小說家、散文家
創作時期 1946–1964
體裁 南方文學
主題 道德天主教慈悲超越
文學運動 羅馬天主教主義
代表作好人難尋》(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慧血》(Wise Blood)
受影響於 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1] 托馬斯·阿奎那,[2]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3] 威廉·福克納
施影響於 約翰·甘迺迪·塗爾, 大衛·塞德里

瑪麗·弗蘭納里·奧康納英語:Mary Flannery O'Connor,1925年3月25日-1964年8月3日),美國女性作家。奧康納共創作有兩本長篇小說和32篇短篇小說,以及大量的評論和評述。作為美國南方文學作家群中的一員,她經常以南方哥特式風格寫作,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區域設置和怪誕的人物塑造。奧康納的作品也反映了她自己的羅馬天主教信仰,並經常探討道德和倫理問題。其代表作有《好人難尋》(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智血》(Wise Blood)等。她的《短篇小說合集》於1972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類獎項,並收到廣泛讚譽。

早期生活

1925年3月25日,奧康納生於喬治亞州薩凡納。其父,愛德華·弗朗西斯·奧康納,是薩凡納當地的一名房地產商,其母為雷吉納·克萊因。奧康納是家中的獨女。她稱幼年時的自己為「一個擁有鴿趾、堅毅下巴和強烈自我保護情結的小孩」。

作品特點

奧康納在作品中描繪了美國南方的風物。《好人難尋》中的故事大部分發生在南部的鄉下,其中至少有四篇小說的主要人物是一對生活在農場上的母女(喪偶、守舊的老婦人和她性格孤僻的女兒),這些人物身上大概有奧康納和她母親的影子。奧康納筆下人物的言談舉止都帶有南方特色,尤其是人物的對話,如果有機會閱讀英文版,讀者可能會從很多對話中讀出美國南方口音,比如《善良的鄉下人》中的聖經推銷員說:「You ain't said you loved me none.」(「你還沒說你愛我呢。」)、「I just want to know if you love me or don'tcher?」(「我只想知道你是不是愛我。」)

奧康納的小說常被歸類於「南方哥特式小說」(Southern Gothic)。這一流派是哥特小說在美國的分支,開山鼻祖包括十九世紀的愛倫·坡、霍桑和安布魯斯·畢爾斯等人。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威廉·福克納對此風格加以創新,使之重新流行,之後更有田納西·威廉姆斯、杜魯門·卡波特、考麥克·麥卡錫、卡森·麥卡勒斯和奧康納等人被評論家一併歸入這一流派之列。和傳統的哥特小說相似,「南方哥特式小說」常常瀰漫着恐怖、荒涼、神秘、腐朽的氣息,情節中也不乏暴力、邪惡、陰暗、離奇的成分。然而,從福克納開始,這些作家開始更多地關注現實,他們借用這種小說形式來反映美國南部的種族歧視、貧困、愚昧、暴力等社會問題。

「南方哥特式小說」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怪誕」:出場的人物往往外形古怪、性格反常、行為乖張;故事的發生地往往破落、封閉、充滿不祥之兆;故事情節往往荒誕、離奇,甚至充滿暴力。這些特點在小說集《好人難尋》中都有所表現。這本書中經常出現軀體或身心有殘缺的「畸人」:《救人就是救自己》的主人公是只有半截胳膊的流浪漢,他的妻子是天生智障;《聖靈所宿之處》中出現了一個陰陽人;《善良的鄉下人》的女主人公安着一條木製假腿。暴力和不幸事件在書中反覆出現:殘殺、溺水、大火、猝死、搶劫、車禍,等等。《好人難尋》一書收有十篇小說,全書共有十人死亡,平均每篇小說死掉一個。

對於這些誇張的寫法,奧康納解釋說:「對於耳背的人,你得大聲喊叫他才能聽見;對於接近失明的人,你得把人物畫得大而驚人他才能看清。」 [4]

作品與宗教

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注意到,奧康納本人是一位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她的小說似乎與宗教有關。奧康納去世後,她的一本隨筆集和一本書信集相繼出版,在這兩本書收錄的文字中,奧康納不但清楚無誤地表明了她本人的宗教信仰以及宗教在她作品中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還對她自己的一些小說做了詳細的解讀。於是,讀者和評論家們發現:幾乎奧康納的每部作品都有宗教含義,而自己長久以來對她的那些小說的理解幾乎可以說是「誤讀」。

奧康納生於天主教家庭,她一生都堅定地信仰天主教,似乎沒有經歷過任何信仰危機。她說:「我是站在基督教正統教派的立場上看世界的。這意味着,對我來說,人生的意義集中於基督對我們的救贖,世間萬物在我的眼裡無不與此有關。」

宗教小說家寫的小說肯定充滿宗教色彩,要麼是為了證明作者的信仰,要麼是為了呼喚讀者對這種信仰的熱情;即使不那麼直露,至少也會通過小說讓讀者對其信仰產生一些好感。可是,讀奧康納的小說,我們不但很少發現這方面的嘗試,而且讀後的效果往往恰恰相反。小說集《好人難尋》中多次出現牧師、聖經、修道院、洗禮等和宗教有關的事物,可是它們常常以負面形象出現,甚至往往導致厄運。例如:面對歹徒,小說《好人難尋》中的老婦人最後試圖藉助宗教的力量來感化對方,結果卻遭了三槍一命嗚呼;《》中那位牧師充滿隱喻的布道恰恰是導致小主人公最後溺死的原因……難道奧康納指望人們讀了這些故事之後受到感化進而皈依天主教嗎?

奧康納的小說在早期甚至遭到過來自宗教媒體的批評,一篇刊登在天主教雜誌上的評論指責她的小說是「對《聖經》的粗暴否定」。然而,在奧康納看來,小說絕不應該是宗教的宣傳品。受法國天主教哲學家雅克·馬里坦(Jacques Maritain)的影響,她堅持認為:嚴肅的天主教小說家並不需要承擔在作品中宣揚宗教的義務。她說,小說家「不應該為了迎合抽象的真理而去改變或扭曲現實」,「如果作品在完成後讓人感覺作者採用欺詐的手段篡改、忽略或扼殺了相關的情節,那麼不論作者的初衷如何,結果只會事與願違」。

在美國南部,大部分基督徒信奉的是新教,而非奧康納信仰的天主教。在她眼中,南方的宗教是一種缺乏正統教義指導、時常盲目地自作主張、讓人感覺「既痛苦又感動,還有些猙獰滑稽」的宗教。所以,從奧康納的小說里可以讀出作者對南方新教徒的某些譏諷。

小說主題

她告訴我們:「我的小說的主題就是:上帝的恩惠出現在魔鬼操縱的領地。」又說:「每一篇出色的小說里都有這樣一個瞬間:你可以感覺到,天惠就在眼前,它在等待被人接受或者遭到拒絕。」

在這裡,奧康納向我們提供了一把理解她的小說的鑰匙,這把鑰匙上刻着「天惠時刻」(Moment of Grace)這幾個字。在她的小說里,儘管大部分時間故事裡的人物都被墮落、自私、愚昧、自負、欺騙或冷漠所掌控,但是,總有那麼一個時刻(往往在接近小說結尾處),奧康納會安排上帝的恩惠(或曰天惠)降臨到他們身上。在這聖靈顯現的一瞬間,這些人物突然受到某種精神上的啟迪,進而達到某種「頓悟」,他們也許會接受這一天惠,也許會拒絕它,但不管怎樣,這一靈光閃現的「天惠時刻」會使他們的內心發生改變。

這一時刻又是如何到來的呢?面對這個問題,奧康納又將另一把鑰匙遞到我們手中,這一把鑰匙上刻着的字是「暴力」。她說:「我發現,暴力具有一種奇異的功效,它能使我筆下的人物重新面對現實,並為他們接受天惠時刻的到來做好準備。」

人物評價

弗蘭納里·奧康納,生於1925年,一個非常典型的美國南方人,也是公認的福克納後最傑出的南方作家,1964年非常不幸地死於紅斑狼瘡,享年39歲。

奧康納的成就主要體現在短篇小說創作上,也有兩部長篇,為《智血》和《暴力奪取》,此外還有少量書信、散文。

她的小說里充滿哥特式的幽暗,恰恰相反,奧康納的邪性是因為她的三觀太正了,以至於這個中產價值觀號稱主流的資本主義世界已經跟不上她。

哈羅德·布魯姆曾不乏惡意地調侃那些言不及義的學界旅鼠,稱他們為「憎恨學派」,意思是貧乏的批評家自己寫不出好作品,便拿着各種批評的名頭拆解經典,出於因深感無能而引發的憎恨去詛咒天才。[5]

經典視頻

耶魯開放式課程.1945年後的美國小說第三講.–弗蘭納里·奧康納

參考資料

  1. Kinney, Arthur. "Flannery O'Connor and the Art of the Holy". 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 Spring 1988
  2. edited, Flannery O'Connor ;; Fitzgerald, with an introd. by Sally. The habit of being : letters Pbk. ed. New York: Farrar, Straus, Giroux. 1988: 94. ISBN 0374521042. for the life of me I cannot help loving St. Thomas 
  3. edited, Flannery O'Connor ;; Fitzgerald, with an introd. by Sally. The habit of being : letters Pbk. ed. New York: Farrar, Straus, Giroux. 1988: 99. ISBN 0374521042. Not Tolstoy so much, but Dostoyevsky 
  4. 暴力奪取, 豆瓣,
  5. 弗蘭納里·奧康納:平庸去死!,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