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南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南垣作品暢春園

來自 環球網 的圖片

本名: 張漣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主要成就: 寄暢園

師父: 董其昌

張南垣(1587-1671),名漣,字南垣,以字行。明末清初造園家。事跡被列入《清史稿》。[1]

人物性格

張南垣從小有繪畫天賦,師從董其昌學畫,十分刻苦,每天日夕臨摹點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未及三年,學藝初成,信手繪畫,已有幾分其師之風。他善繪人像,兼通山水,在松郡小有名氣。繪畫的功底,為張南垣日後的疊石造園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將畫理融於園治,往往每置一景,常常別出心裁,結果巧奪天工,宛如山水圖畫一般,從此聲名鵲起。明代嘉靖以來,江南盛行疊石造園,一時各地名園迭起,山師(昔時對疊石名師之稱)身價驟增。在諸多的山師中,名噪江南的要數明末清初祖居西林寺西的張南垣,江南不少名園就出自他手。

張南垣生得黑而矮胖,生性詼諧,喜歡拿街頭巷尾荒唐不經的傳說作為說笑的資料。有時因為見聞陳舊,反而受到別人的調笑耍弄,他也不放在心上。他和別人交往,不在於他人的地位高低,總喜歡講別人的好處,故在高官名紳、詩人墨客中享有很好的口碑。每年不少豪富官宦都要書信相邀,或上門禮聘,一年不下幾十家。

代表作品

順治年間到康熙年間,張南垣先後在松江、嘉興江寧、金山、常熟、太倉一帶築園疊山,史書記載由他營造或參與督造的名園有十餘處。除無錫寄暢園外,太倉的南園和西園,嘉興煙雨樓的假山,蘇州的東園,山東濰坊的偶園,以及皇家園林暢春園、靜明園、清漪園和京城西苑中南海等處假山,都是他的代表作。在松江也有四座園林出自張南垣之手。一座為塔射園,位於西林寺東塔弄青松石南,為清按察使許瓚曾的別業。因園臨近西林寺圓應塔,浮圖矗影相射,故名。另一座是位於天馬橫雲山麓的"橫雲山莊",依山而築,形制較小,好似一副平遠山水畫,清初為戶部尚書王鴻緒所得。還有一座築於橫雲山麓的"宿雲塢",與"橫雲山莊"僅一山之隔,為左鄰,後創庵起閣,題園名為"宿雲塢",為清代尚書張照所得。這三座名園均已無存。相傳,位於秀南街南端、享有上海十大名園之譽的"頤園"假山、水池,也由張南垣親自疊築。張南垣生有四子,皆傳父業,尤以張然、張熊名氣較大,其侄張武也得其真傳,均成為一方有名的山師。

造園特點

張南垣築園疊石崇尚自然,築園前必先看地形,再根據地形地貌、古樹名木的位置巧作構思,隨機應變設計圖紙,謂之胸中自有成法。他主張因地取材,追求"牆外奇峰、斷谷數石"的意境。疊石以土為主,故所築名園、所疊假山用石較少,匠心獨運,給人以自然天成之感覺,被稱為"土包石"築園法,別具一格。他所築的園林,往往有山水畫意,園內盆池小山數尺中岩軸變幻,溪流飛瀑,湖灘渺茫,樹木蔥鬱;而點綴其中的寺宇台榭、石橋亭塔、一檻一欄,皆入詩入畫,生動傳神,令觀者流連忘返。

順治十三年(1657年),宋代文學家秦觀的後裔、無錫秦德藻慕名到松郡請張南垣出山,主持設計改造寄暢園。張南垣派高徒、侄子張武負責施工,在園內精心疊石,點綴園景,並將惠山泉水彎彎曲曲地引入園中。通過張南垣的創意改造,存精刪蕪,寄暢園頓改舊貌,風景更美,名聲更大。凡四方詩人墨客、社會名流到無錫遊玩,必一游寄暢園為快。康熙、乾隆兩朝皇帝對寄暢園更是十分垂青,祖孫倆分別六次下江南,每次必到此園遊覽。乾隆帝還下令畫師照本描繪,回京後在清漪園(今頤和園)仿造了一園,取名惠山園,即今諧趣園,開創了中國園林成功克隆的先例。

參考來源

  1. 張南垣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