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我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我的服務宗旨沒有變,還想用我的餘溫服務於徵收工作。藉助張國樑房屋徵收創新工作室帶動一批志同道合者一起為這個事業努力,有志於從事徵收工作探究並願意為之付出的,歡迎報名加入我的工作室團隊……」

  近日,張國樑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布了一條動態,廣泛徵求志同道合者。

  動遷,被稱為「天下第一難」,很多人畏難而退。而全國勞模、上海安佳房地產動拆遷公司總經理張國樑投身動遷工作30多年,參與和組織動遷居民近4萬戶,動遷房屋面積逾百萬平方米。他精耕細作,把自己首創的「陽光動遷」進行到底。

  把動遷信息「曬」在陽光下

  一個舊房改造項目,拆了十幾年都拆不掉,導致整個拆遷點成了一片城中廢墟,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2002年5月的一個晚上,在瑞金醫院小禮堂,黑板上寫着「瑞金醫院門診大樓工程改造動拆遷通氣會」,涉及的60戶居民來了100多人。

  居民說:「我們要對話!」整個會場,七嘴八舌,各說各的,情緒激動。

  聽了足足半小時,張國樑接過話筒,「大家好,我是否可以申請15分鐘。」這突如其來的聲音,讓會場一下靜下來。

  張國樑說:「大家剛剛把動拆遷的問題都歸納出來了,一怕操作不透明,二怕政策不公平,三怕安置不方便。那麼我提個建議,你們選3名代表,與動遷公司和院方共同探討怎麼做才能公平、透明。」

  張國樑的臨場提議收到了奇效。三方果然組成了一個團隊,共同監督、參與動遷的全過程。不到1個月,就完成了60戶的簽約工作。張國樑不禁感言,要打破百姓心裡的這道「牆」,就必須把所有動遷信息放在陽光下「曬」出來。

  初嘗「陽光」的甜頭,張國樑決心把這一辦法制度化。2005年啟動的世博動遷中,「陽光動遷」進一步取得良好效果,788戶居民、24家企業全部順利簽約,沒有一個「釘子戶」。

  多年嘗試後,現在,上海形成了在徵收中採用「數磚頭加套型保底」的新機制。「數磚頭」,就是把被拆除房屋作為補償依據,形成統一嚴格的補貼標準,規避了原來「數人頭」造成的不透明、不公平;「套型保底」就是對安置後仍有困難的居民進行保障托底,確保居者有其屋。

  2008年,上海先後出台了以「二輪徵詢」和「數磚頭加居住困難托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動遷新政,以規範文件肯定了「陽光動遷」的理念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