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小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小白
出生 1982年12月19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插畫家,漫畫家
知名作品 《你好》
《Si loin et si proche》
《青花》
《繁花如素》

張小白

中國內地女漫畫家,

她的作品《Si loin et si proche》(中文譯名「向右向左」或「最近的,最遠的」)

在第四屆「國際漫畫大賽」中獲得金獎。

作品簡介

《這麼近,那麼遠(Si loin et si proche)》故事講述的是住在北京某大學宿舍里的一位大一女孩。有一天,女孩未來的兒子溘然穿越時光出現在她眼前,不可思議的故事從此開始。這部幻想題材的漫畫中包含了友情、戀愛、未來等多個主題,表現了當代年輕人對情感與人生的思考。

2008年出版畫集《青花》《TATTOOFANTASY》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

2011年出版漫畫《Siloinetsiproche》法國達高出版社出版

2011年出版漫畫《這麼近,那麼遠》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2013年出版個人畫集《繁花如素》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2014年4月《旅遊天地》封面,專訪

成就榮譽

短篇《你好》獲得第五屆中國漫畫獎最佳短篇。

《這麼近,那麼遠(Si loin et si proche)》在第四屆「國際漫畫大賽」

來自全球39個國家的189件投稿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獎。

人物生平

一舉成名

日本外務省舉辦的第四屆"國際漫畫大賽"頒獎儀式周三下午在東京舉行,獲得2011年最優秀大獎的是來自中國的女漫畫家張小白,她的作品《Si loin et si proche》(中文譯名《這麼近,那麼遠》)在來自全球39個國家的189件投稿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獎。

日本國際漫畫大獎(International MANGA Award)是日本外務省設立的評獎活動,參評範圍為在日本以外的國家發行的所有漫畫作品。這項評獎活動始於2007年,2011年是第4屆。第1屆和第2屆國際漫畫大獎的得主都來自中國香港,算上此次的第4屆,中國漫畫家已3次獲得這個獎項了。

獲獎理由

乍一看,《這麼近,那麼遠》是部幻想題材的漫畫,講述住在北京的一位大一女孩遇見自己未來的兒子穿越時光,從此開啟一段不可思議的故事。細細觀來,故事中的情感分外寫實,關於愛--人類永恆的母題:親情的愛、友情的愛、愛情的愛,而誤解、悲傷、病痛、死亡在愛的面前都變得很無力。這部作品繪於2006年,有着作者理解的中國式審美,不強調骨骼肌肉,也不強調"卡哇伊"造型,人物並非眼睛大得如銅鈴,也沒穿日式半截襪套,沒染誇張顏色的頭髮,無論服飾、語言還是場景,都會讓人想到活生生的當代中國。

獲獎作品畫風的小清新與作者作品中冶艷的中國風相去甚遠,在張小白看來,技法稍顯稚嫩,並不十分滿意,評委卻給出了這樣的評語:"如今大部分漫畫作品都耽溺於幻想,很少有人描畫現實生活,尤其是當代人的內心世界,畫面很溫暖,故事很親切,雖然故事發生在北京,但總讓人感覺距離這樣的生活很近,容易引起共鳴。"[1]

耐人尋味的是,儘管漫畫家是中國人,長居北京,但張小白所獲的大獎從技術層面而言屬於別國:用法語創作,並在比利時註冊。這樣的錯位,張小白向記者解釋起來既有無奈也有意外。原來,作品是應法國編輯約稿而繪的,起初所用的中文在後期製作時被翻譯成了法文,並由法國達高出版社的比利時分社出版。"出版方幫我把作品提交參賽,如果不是獲獎,我也不知道這回事兒。"

畫漫畫,給內地漫畫雜誌投稿,張小白坦言閉門羹沒少吃。"大二那年,我繪製過一部只有24頁的短篇《你好》,講述兩個聾啞人在街角邂逅的故事,他們在無聲的世界裡傳遞彼此的感情。當時我拿着這部作品四處投稿,可惜屢屢受挫。我記得一位編輯直接說她看不懂我的畫,納悶24頁怎麼可以只講述這麼點小事,於是以雜誌版面有限為由斃了我的稿。"幾經輾轉,張小白的這部漫畫最終被成都一家漫畫雜誌刊登出來,並且獲得第五屆中國漫畫獎最佳短篇。

2006年,法國的一位漫畫編輯來北京參加交流會,無意中看到這部短篇,提出要向張小白約稿,與《你好》風格相近的《這麼近,那麼遠》這才開始動筆。"說來諷刺,《你好》講述的是中國人的故事,起初中國編輯沒看懂,卻是被法國編輯看懂了。"

牆裡開花牆外香

牆外花開香不過牆內,可謂國產漫畫面臨的共同尷尬。

2006年,郭競雄奪得33屆法國安古雷漫畫節特別大獎;

2007年,李堃、馬毅張晶與法國太陽出版社成功簽約,金額達百萬元;

在第三屆"國際漫畫大賽"上,黃嘉偉捧過銀獎……

業內人士指出:"內地不缺畫得好的漫畫家,缺少的是機會,國外成熟的市場恰恰為他們提供了機會。"漫畫的國內市場尚未真正打開,也缺乏完善的漫畫出版體系。許多年長者對漫畫抱有一定的偏見,認為漫畫就該是給孩子看的,不少漫畫雜誌在選稿時也有意往兒童趣味上靠,認為作品須得像《喜羊羊與灰太狼》那樣寓教於樂。事實上,真正好的漫畫應該老少皆宜,可以有人文高度,也可以具備精神力量,宮崎駿的漫畫就是如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