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成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成渝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張成渝,女,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人物履歷

學歷

2000-2003年攻讀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遺產學博士

任職簡歷

2010年8月至今,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講師

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團委書記

研究方向

遺產保護,遺產展示,遺產管理

研究課題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基於中國遺產保護實踐的原真性與完整性研究》,批准號:40901074。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基於保護與利用協調的「風景區經濟」發展模式研究》,批准號:41171431

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管理制度改革(項目編號:03CSH017)

執行國家文物局基金項目1項。

參與其他科研項目6項。

學術論著

期刊論文

  1. 1. 張成渝.對中國遺產例證西方認識的再思考:基於德爾德的《遺產及其文化邊界》,《建築學報》,2014(4):96-101.
  2. 2. 張成渝.中西遺產差異的文化背景思考:基於德爾德的《遺產及其文化邊界》,《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4(3):34-40;
  3. 3. 張成渝.遺產解說與展示:對《艾蘭姆憲章》的釋讀,《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3(3):31-42;
  4. 4. 張成渝.「真實性」和「原真性」辨析補遺,《建築學報》·學術論文專刊,2012(增刊1):96-100;
  5. 5. 張成渝.原真性和完整性:質疑、新知與啟示,《東南文化》,2012(1):27-34
  6. 6. 張成渝.村落文化景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兩種實踐——解讀生態博物館和鄉村旅遊.《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2(3):35-44;
  7. 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旅遊管理》2011年第10期全文轉載:49-57頁。
  8. 7. 張成渝.「真實性」和「原真性」辨析.《建築學報》·學術論文專刊,2010(增刊2):55-59;
  9. 8. 張成渝.國內外世界遺產原真性與完整性研究綜述.《東南文化》,2010(4):30-37;
  10. 9. 張成渝.從原真性保護看圓明園遺址的功能分區展示.《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1):39-45;
  11. 10. 張成渝.從圓明園三大保護工程看圓明園遺址的功能分區展示.《建築學報》.2009(9):74~76;
  12. 11. 張成渝,評「『不求原物長存』——從圓明園重建之爭小議『假古董』建築」,《建築學報》,2008(12):84~86;
  13. 12. 張成渝,世界遺產視野下的地質遺產的功能及其關係研究,《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3月,42(2):226~230;EI檢索
  14. 13. 張成渝,從世界遺產的角度看地質遺產的價值,《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11月,41(6):898~905;EI檢索
  15. 14. 張成渝,中國地質遺產概念的確定,《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3月,41(2):249~257;EI檢索
  16. 15. 張成渝,《世界遺產公約》中兩個重要概念的解析與引申——論世界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1月,40(1):129~138;本文在「龍源期刊網國內版2004年第二季度文章點擊排行榜」中名列第19;EI檢索。
  17. 據中國期刊網(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result.aspx?)“真实性”关键词搜索,本文在遗产类文章中,“被引频次”列第二位(截至2009年1月20日,下载352次,被引33次)。
  18. 16. 張成渝,洛陽龍門石窟水的賦存對岩體穩定性的影響,《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11月,39(6):829~834;
  19. 本文在「龍源期刊網國內版2004年第二季度文章點擊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20. 17. 張成渝、謝凝高,「真實性」和「完整性」原則與世界遺產公約保護,《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3月,40(2):62~68;
  21. 18. 張成渝,洛陽龍門石窟岩體振動疲勞效應分析初步,《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11月,38(6):809~816;
  22. 19. 張成渝,從遺產和自然環境的關係看文化遺產的地質學價值——以八達嶺風景名勝區為例,《中國園林》,2003年3月,No.3:22~24;
  23. 20. 張成渝、謝凝高,世紀之交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與利用的關係,《人文地理》,2002年1月,17(1):4~7。
  24. (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2002年第5期全文轉載:18~21)。

論文

1. 比利時學術會議HERITAGE IN THE 21ST CENTURY METROPOLIS AND THE FUTURE OF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S. LESSONS FROM CHINA AND EUROPE.(WORKSHOP, 26 FEBRUARY 2013, RONSE (BELGIUM)),應邀做主題報告,「Heritage」 「Reconstruction」in China. Based on some typical examples中國的遺產「重建」:基於若干典型例證。

2. 張成渝,《村落文化景觀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一個新模式:中心村落與周邊村落的協同保護與發展》,「中國·貴州 村落文化景觀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08年10月24-26日;

3. 張成渝,《論文化遺產的保護理念-保護原則-保護工程的層次關係》,南京世界遺產論壇,2008年7月2-4日;見: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明孝陵博物館,南京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會. 《世界遺產論壇(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世界遺產事業科學出版社》2009:

4. 張成渝,《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2005年修訂對中國世界遺產申報的啟示,世界遺產保護·杭州論壇,2008年6月11-12日;

5. 趙輝、張成渝,《考古學與遺產學——北京大學的文化遺產學科體系建設》,北京大學「北京論壇」,2007年11月2-4日;

6. 張成渝,從國際憲章和中國案例評《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見:雲岡石窟研究院編,《2005年雲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保護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34~44;

7. 張成渝,環境地理學視野下的龍門文化生態,見:李振剛主編,《2004年龍門石窟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79~289。

翻譯論文

1. Willem Derde文,張成渝譯,徐嵩齡校,遺產及其文化邊界:基於中國例證對西方範式的挑戰。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編.文化遺產研究(第2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359-372.

2. 張成渝譯,《聖安東尼奧宣言》,《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通訊》2009(2):121-132;

3. 張成渝譯,《環境中的古蹟遺址思路的來龍去脈》,Tomaszewski Andrzej / Poland, Intellectual context of monuments and sites in their setting,見:中國ICOMOS編譯,《ICOMOS第15屆大會(西安)文集》;

4. 張成渝譯,《奈良原真性文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風景名勝區管理辦公室.風景名勝區工作手冊(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1336-1339;

5. 張成渝譯,澳大利亞《巴拉憲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風景名勝區管理辦公室.風景名勝區工作手冊(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1340-1352;

科研項目

1. 2010—20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中國遺產保護實踐的原真性與完整性研究》(項目批准號:40901074),項目主持人,第一執行人;

2. 2012-01至2015-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保護與利用協調的「風景區經濟」發展模式研究》(項目批准號:41171431),項目參與人,60萬,;

3. 2010-2011,北京市房山區文化遺產保護十二五規劃,項目主要執行人;

4. 2010年7月,西南少數民族村寨調查(三):四川丹巴中路,項目參與人;

2008年7月,西南少數民族村寨調查(一):貴州文斗,項目參與人;

5. 2009年5月-7月,龍門石窟潛溪寺清洗保護研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項目,子課題完成人;

6. 2008年8月,長沙銅官窯遺址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項目,項目執行人;

7. 2003—200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管理制度改革(項目編號:03CSH017),項目參與人,子課題負責人;

8. 2001—2002,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統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0003):世界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保護利用綜合調查研究,項目執行人,成果主要撰稿人;

9. 2002,大理申報世界遺產項目,項目參與人,地質學價值評估部分撰稿人;

10. 2001,普陀山總體規劃修編,項目參與人,居民社會調控規劃、經濟發展引導規劃、基礎資料匯編三個部分撰稿人。[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