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明義 | |
---|---|
高級工程師 | |
出生 | 1963年2月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高級工程師 |
張明義,男,1963年2月出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人物簡介
張明義,男,1963年2月出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葫蘆島市首批註冊岩土工程師,九三學社社員,畢業於長春地質學校,1983年參加工作,現任葫蘆島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副主委、遼寧省有色地質局一○五隊隊長、葫蘆島市施工圖審查委員會專家組成員。2007.05榮獲葫蘆島市「勞動模範」稱號; 2007.12榮獲遼寧省有色地質局「團隊精英」稱號;2009年獲得遼寧省「勞動模範」稱號;201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張明義曾撰寫的《劈裂注漿防水帷幕應用》榮獲省岩土工程一等獎;主持完成的「葫蘆島望海花園高層住宅岩土工程勘察」獲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二等獎;主持完成的「錦州市凱旋廣場基坑支護、降水及觀測工程」獲省國土資源廳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主持完成的「建昌宮山嘴水庫副壩壩體、壩基水文地質勘察」獲葫蘆島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二等獎、省表揚獎;主持完成的「凌源鋼鐵公司4#焦爐地基處理工程」獲省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主持完成的「渤海水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5000t/d熟料生產線廠區勘察」獲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三等獎;複雜地層施鑽坍、掉、漏問題的全方位防患技術獲省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一〇五隊這個曾經為新中國基礎工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了地質隊伍,在90年代後期陷入了發展低谷。地質項目經費大幅削減,人才的大量流失導致隊伍發展舉步維艱,在瀕臨倒閉的關鍵時期,張明義擔起了帶領一〇五隊走向復興的偉大重任。他帶領工程技術人員查資料,搞調查,在綜合分析後提出了「就礦找礦」的新思路,先後發現了興城舊門鉬礦、建昌縣大楊樹溝鉬礦床等礦產資源,其潛在經濟價值100多億元;同時又為葫蘆島市蘭家溝等地資源枯竭的老礦山找到接替資源,實現了遼西找礦的新突破。多年來,他心懷地質事業,情系職工疾苦,妥善解決了原大集體職工的養老等問題,安置下崗職工再就業40餘人。為此,張明義同志2007年5月被授予葫蘆島市勞動模範;2007年12月被遼寧省有色地質局授予「團隊精英」; 2009年5月被授予遼寧省勞動模範;2010年5月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
主要事跡
2004年底,105隊職工已連續10年沒拿到全額工資,最嚴重的一年,全年只開出4個月工資,2004年職工人均收入只有8000元;連續多年虧損,財務帳上雖有流動資金8000元,但卻有高達400多萬元的外債;設備老化嚴重,無力修復;大量專業技術人才流失,人心浮動;職工多年未享受到該有的待遇,頻頻上訪,與隊伍發展間的矛盾十分突出;連續10多年虧損,被全局5000多人戲稱為「老虧」。更可怕的是,時間一長,偏安一隅的他們竟漸漸對這樣的稱呼麻木了。但張明義毅然接了下來。因為他清楚,在國家「十一五」規劃中,船舶工業首次被單獨列入國家5年發展綱要,船舶工業成為我國發展裝備業的重點。秦皇島提出打造百萬噸造船基地,山海關船廠是其中的重頭戲。衝着這麼大的項目前景,就算賠錢也要干,而且要干好。按照張明義要干好的要求,寒風中,隊員們逐層挖掘、遇水止水、見砂治砂,碰到硬土層或者岩石,就用鑿岩機一塊一塊地「啃」。「啃」不下來,隊員就錘敲釺砸,然後把碎石一桶桶運出。工程做完,山海關船廠一次驗收通過。「但105隊所有施工人員都是污泥裹腿、唇裂手破。」這位職工說,正是他們這股實在勁頭感動了業主,隨後,船廠開始將大的項目承包給105隊。而在隨後的3年裡,105隊在這裡創造產值超過5000萬元,利潤率達到30%。 在他的影響下,105隊還形成了靠技術促質量的氛圍。由他撰寫的《劈裂注漿防水帷幕應用》一文,獲省岩土工程一等獎;由他主持完成的「錦州市凱旋廣場基坑支護降水及觀測工程」,獲省科學技術成果獎;他還參與設計了阜新西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建設項目,獲得專家好評。 正是靠着這樣的理念,張明義始終把為職工辦實事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在隊伍經濟效益上去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還職工歷史欠賬。在他的努力下,困擾職工多年的家屬住宅樓的用水、用電問題全部由地方接管;實驗室的臨時用電也轉為正式電;683戶住宅房屋確權工作已經全部結束;徹底解決了多年來困擾職工的子女入學擇校等難題。還是靠着這樣的理念,105隊不僅在經濟上打了翻身仗,在和諧穩定發展上同樣實現新跨越:原來上訪頻繁的105隊,多年來已無一例群體上訪事件發生。
榮譽
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