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朵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朵山 | |
---|---|
|
張朵山,原名張綏祖,河北省昌黎縣人。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畢生從事紡織高等教育事業,曾在多所高等院校擔任教授及系主任職務,寫了許多紡織專業教材,培養出大批紡織高級人才,為我國高等紡織教育的開拓、發展做了大量工作,是我國高等紡織教育奠基人之一。1937-1939年任西安臨時大學、西北聯合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紡織系教授。 [1]
人物簡介
張朵山是天津市第一屆至第六屆人民代表,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十六屆、第十七屆理事會理事。1956年出席全國先進生產者會議,並被選為主席團成員。他於1952年10月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65年任民盟天津市委常委。1973年8月5日逝世於天津。
張朵山(1898-1973),1949年任北洋大學紡織系主任;原名張綏祖,中學時曾改名張佶,1898年8月11 日生於直棣省(今河北省)昌藜縣。童年不幸,兩歲喪父,三歲喪母,自幼依託於兄嫂,由乳母扶養長大。長兄張倜,比他年長19歲,清末舉人;二哥張俠,北京大學畢業。他自幼酷愛讀書,心無旁鶩,聰明勤奮,童年時就嶄露頭角。
1916年值清華學校公費留美預備班招生,當時張朵山差一年中學畢業,提前報名考入清華學校。1920年留學預備班畢業,派赴美國深造,時年22歲。他就讀於美國麻省洛威爾工科大學,於1923年獲紡織工程學士學位。旋入北卡羅來納農工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又以優異成績於1924年獲紡織工程碩士學位。在美國,張朵山學習了紡織工程和機械工程兩個專業,同時對紡織廠的建築設計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1924-1926年,他又到著名的薩克羅威紡織機械製造廠、美國橋樑公司等處實習,開闊了眼界,豐富了實際知識。
1926年,張朵山滿懷工業救國的夙願回國。翌年,他應聘到東北大學工學院任教,講授工科基礎課及紡織專業課等,同時擔任紡織系主任職務。1927-1928年期間,他還在瀋陽師範學院兼課,講授英文文學課及翻譯課。 "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軍侵占我東北三省。張朵山不甘做亡國奴,毅然離開東北,帶領紡織系兩班學生轉到南通學院借讀,任紡織科代理科長,負責教學及行政工作,同時講授棉紡織工廠設計課程。1933年東北大學在北平復校,張朵山又回到東北大學,同時在北平大學工學院紡織系任教。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平津相繼陷落,張朵山隨北平大學西遷陝西,先後在西安臨時大學、西北聯合大學和西北工學院和紡織系任教。1939-1941年,張朵山在西康技藝專科學校任教。1941年,張朵山回到西北工學院,講授英文、機動學、機織學、棉紡學等課程。八年抗日戰爭期間,張朵山輾轉遷徙,跟隨院繫到處奔波,為辦好紡織高等教育,倍嘗辛苦。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張朵山到天津,任中國紡織建設公司天津分公司總工程師兼天津第六棉紡織廠廠長。天津解放前夕,有人勸他去台灣,他斷然拒絕;天津地下黨組織派人勸他保護工廠,他卻欣然執行,並與工人及職工家屬集中住在辦公樓內堅守崗位,迎接解放。 1949年天津解放後,張朵山應聘到北洋大學任紡織系主任並講授紡織專業課程。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並校,更名天津大學。他繼續擔任天津大學紡織系主任,同時講授機動學、機織學、棉紡織廠設計及建築概論等課程。1958年天津大學原紡織工程系調出成立河北紡織工學院(1968年改用現名天津紡織工學院),張朵山任紡織系主任,直至1973年病逝。
職業生涯
張朵山熱愛教育事業,他認為國家的振興,科學技術的發展,急需的是人才。他從回國的翌年起,就為祖國培育紡織人才,奔波勞碌近半個世紀之久。談到他漫長的教學生涯,他常常風趣地對人說:"我教遍了中國'東'(東北大學)、'南'(南通學院)、'西'(西北工學院)、'北'(北平大學工學院、北洋大學),最後又上"天"(天津大學、天津紡織工學院)任教。"他為自己把畢生精力貢獻給祖國的紡織高等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而感到無限幸福和自豪。
張朵山知識淵博,學術造詣深厚。他講授過英語、物理、應用力學、機械製圖、平面測量、機動學等許多工科基礎課,還講授過纖維學、棉紡學、毛紡學、機織學、意匠學(織物設計)、棉紡織工廠設計、建築概論和工廠管理等多門紡織專業課。他在東北大學時,工學院的一些課程每因缺教師委託他代課,他都欣然接受。
張朵山治學嚴謹,備課十分認真。對學生真心愛護,嚴格要求,數十年如一日。他上課不是單純地灌輸知識,而是善於用聯想和舉例教學生如何去思考,去分析,去應用。他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能把複雜的紡織工藝、深奧的機械原理講得明白易懂。教材中不論是冗長的公式推導,還是繁瑣的工藝設計,例如種類繁多的織紋組合:有平紋、斜紋、緞紋等基本組織及各種變化組織,從簡單到複雜,從織紋組織到織物風貌,他講得有條不紊,津津有味,不顯得內容枯燥、費解。他通過引用歐美教材,溝通了中西文化,擴展了專業的知識範圍,並提高了學生的外語水平。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張朵山形成一套易被學生接受、課堂教學效果好的教學方法,深受學生歡迎。
在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高等工科院校,大都採用外文教材。有的專業課外文教材的一些內容,和中國實際情況有出入,他主張結合中國的實際,編寫中國自己的教材。他先後編寫的教材有:《紡織概論》、《棉毛整理及紡織物實驗學》、《棉紡學》、《機織學》、《意匠學》、《着色法》、《工廠設計》、《建築概論》等,其中不少是中國最早編出的紡織專業教材。
創辦教育
張朵山為創辦紡織高等教育傾注了畢生的心血。他當了一輩子教授,做了30多年系主任。北洋大學紡織系,是根據他的建議,並在他的協助籌劃下,於1947年建立起來的。他協助制訂教學計劃,安排課程設置,聘請教師等,為紡織系的創建,做了許多基礎性工作。天津解放後,他認為新中國百業待興,而培育人才,首當其衝,於是他辭去中紡公司天津第六廠廠長的職務,到北洋大學任教,並任紡織系主任。為了充實師資力量,他親自聘請紡織界的專家、學者來系任教,其中著名的有:張漢文、袁紹周、崔昆圃等,組成了一支較強的教師隊伍。
1956年冬,他帶領天津大學紡織系教研室主任和部分教師到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出席紡織工業部教育司召開的制訂紡織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大綱的工作會議。在這個會議上,代表們討論制訂出紡織系各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平時,張朵山對教師執行大綱的要求很嚴格,從每學期開學後填報教學日曆到期中教學檢查,都作為系辦公室的重點工作去對待,並親自過問,對教師的工作認真檢查、了解,以樹立良好的教學風氣。他常說:"的每一件工作都關係到人才的培養,因此必須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張朵山在組織實施系的教學、科研計劃,制定系的師資培養方案、學科建設上付出了全部心血。五六十年代國家為了培養出急需的德才兼備的人才,高等院校的教學計劃在不斷總結中不斷修訂,變動頻繁。張朵山認為教學計劃是實施教育活動的依據,它反映出人才培養的方向、教學的指導思想等,是培養學生的藍圖。系裡每次編制新生教學計劃時,他強調原有各年級的計劃都要進行相應的套改修訂。張朵山對待這些,總是親自動手,反覆研究,並召開會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不嫌繁瑣計算學時,安排各個教學環節,對教學計劃上所列的各個項目提出具體的要求和數字指標,為爭取更好地完成人才培養的要求不遺餘力。
50年代及以後,紡織系接受來自朝鮮、印度尼西亞、越南、阿爾巴尼亞、尼泊爾等國家的留學生來系學習。張朵山對他們的學習給予周到的安排和熱情的關注。 張朵山非常重視實驗、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以及實驗、實習的設備條件。他認為工藝性的專業沒有這方面的實際訓練是不行的。40年代,紡織系建系初期,實習、實驗的條件很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在校內外各方奔走,通過調撥、國內外購置等途徑,經過幾年的努力,到1956年,實習工廠的棉紡織機器設備基本齊全;粗梳毛紡設備及各種織機都能滿足教學實習的需要;纖維、紗線、織物等紡織材料的測試儀器設備,可供開出教學大綱規定的80%以上實驗項目。儀器設備的種類和數量,在國內算是比較齊全和水平較高的。為此,他建議新建了一排鋸齒形廠房和一棟紡織材料實驗室,為教學、科研及生產提供了良好的辦學條件。在天津大學校園裡,紡織廠特有的建築造型,展現了工科大學的風采,並成為接待國內外學者、貴賓及對外開放參觀的重點實驗場所。紡織系的發展每前進一步都凝聚着張朵山所付出的心血與努力,實現着他辦好紡織教育的最大心愿。
張朵山在天津紡織工學院建院初期,認為紡織系正面臨深化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時機,他在新專業的建設、青年師資的培養、樹立良好的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帶領全系教職工及學生不斷探索,不斷前進。古稀之年,他的工作熱情和幹勁不減,幾十年如一日,忠於職守的負責態度和勤勤懇懇的敬業精神,成為師生學習的楷模,受到人們的崇敬。
張朵山留美回國後,有的同學成為高官顯貴,有的成為財閥巨賈,不少人勸他從政從商,以提高個人地位和生活條件,而他都婉言謝絕,欣然從事教育工作,不計個人得失,但願國家人才輩出。他任廠長期間,送禮者甚多,他堅決不收受任何禮物,並立下不請客、不收禮的家規,對子女影響很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鼓勵和支持兩個兒子參軍,報效祖國。他潔身自好,淡泊名利,生活儉樸,常着布衣布鞋,戴國產手錶,用廉價鋼筆。他為人正直,待人敦厚,一貫尊重他人。他關心學生生活,節假日經常和教職工或學生聚會談心,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他對晚輩慈祥仁愛,是一位既有威信又使人感到和藹可親可敬的長者。他談吐風趣,平易近人,從不倚職權重語壓人,而是以個人品德、行為、情感等身教感人,為人師表,使人心悅誠服,從而受到師生的愛戴和尊敬。
人物簡歷
1898年8月11日 出生於河北省昌黎縣。
1920-1923年 在美國洛威爾工科大學紡織學院學習,獲紡織工程學士學位。
1923-1924年 在美國北卡羅來納農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獲紡織工程碩士學位。
1924-1926年 在美國薩克羅威紡織機械製造廠、美國橋樑公司等處實習。
1927-1933年 任東北大學教授,兼工學院紡織系主任。
1931-1932年 兼南通學院紡織科代理科長。
1932-1937年 任北平大學工學院紡織系教授。
1937-1939年 任西安臨時大學、西北聯合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紡織系教授。
1939-1941年 任西康技藝專科學校教授。
1941-1945年 任西北工學院紡織系教授。
1945-1946年 任重慶國民政府經濟部冀、熱、察、綏特派員辦公處專門委員,中紡公司天津分公司總工程師。
1946-1949年 任中紡公司天津第六廠廠長。
1949-1951年 任北洋大學教授、紡織系主任,兼河北工學院教授。
1951-1958年 任天津大學教授、紡織系主任。
1958-1973年 任河北紡織工學院(1967年改校名天津紡織工學院)教授、紡織工程系主任。
1973年8月5日 逝世於天津。
外部連結
- ↑ 在我校原紡織系任教或學習過的專家簡介. lituiban. 2013-06-03 [20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