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File:張秀作品2
張秀作品2
張秀
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
出生   1962年
  湖北
國籍 中國

張秀,一位將硬筆書法寫到極致的女書法家,不僅如此,她還軟硬筆兼修,現為湖北省博物館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北省婦女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1] 張秀老師的硬筆書法,可以說是別開生面,自成一體,很多硬筆書法大咖對她的硬筆書法都讚不絕口,就連張中行都這樣說道「十足名清閨秀風格,秀麗柔婉之外又加了剛勁明快,兼收一些隸意,還有一些唐人寫經,總之很美!」,從這樣的論述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她的硬筆書法絕對是一股「清流」,也是書壇之幸。 [2]

人物評價

張秀老師的一些書法作品,完全可以作為硬筆書法字帖來進行臨摹學習,從用筆上看,她的用筆不僅僅是講究,而且還充分嫁接了毛筆書法的筆意,尤其是小楷經典作品的筆意,更多地融入了一些蕭散簡遠的意境,同時還將隸書的筆意進行了融會貫通,寫出了一種清新之面貌,點畫安排上不僅僅緊湊,而且相互之間的關係處理十分精當,既有相互顧盼,又有相互揖讓,形成一種和諧統一的關係,十分融洽,看起來,更是賞心悅目,美不勝收,就這樣的作品,在今天來說也是一種享受,欣賞起來。 [3]

作品評價

張秀女士是湖北文化名人。以我所知,晚近湖北書家,論聲名卓著,大概要屬已故陳義經老先生、金伯興和她總領前三甲吧。藝術這東西最為微妙,雅俗妍媸難得標準,論是談非容易主觀,有多少人名不配位,但是張秀女士,當是實至名歸的。

她的硬筆書法是一種創新,更是一種自我特點的完美展現,其書法作品在今天仍然有很廣的影響力,可以作為字帖進行學習借鑑。

我是嶺南人,因緣湊巧,當我對「湖北」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只是地圖上的一個地名時,反倒對張秀女士大名先有默會。那時喜讀張中行和董橋,屢屢見他們文章中稱道湖北武漢一位名為張秀的書法,歡喜讚嘆,反覆斯言,顯得很蹊蹺,而我讀來是非常好奇的。

張、董二公,都是世之所謂高人逸士,心游五洲,眼空四海,想他們都如此取裁推重、喜心傾倒之人,怎會是泛泛之輩,於是開始留意。

這是我個人對張秀女士及其書法認識的一個契機。

我籍籍無名之輩,千言萬語都不具公信力,我們看看張、董二公是如何推挹她的書作的。

已故張中行老先生的名著《負暄三話》中「閨秀小楷」一文專談張秀。張公說,他閒來無事,偶取《中國現代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集》解悶,隨手翻了翻,翻到第76頁,看到一幅小楷,「眼一晃就大吃一驚,秀麗柔婉之外,又加一些剛勁明快,兼收一些隸意,還有一些唐人寫經。總之很美。」這幅書法,落款即為「張秀」。還是張公自己說的,他大為驚訝,四處打聽,終求得作者一副字。張秀生於1962年,寫這幅字時是1984年,當時她22歲,只是剛進入湖北博物館工作的小青年一枚。

董橋則驚嘆下連寫了好幾篇文字表彰幽微。比如他的《清白家風》一書即有題為《張秀本色》的名文收錄。他說,「到底是講究創意的書法家,她(張秀)的作品裡連冰心的《寄小讀者》都寫,四張詩箋工楷抄了一篇《通訊七》,秀麗不輸俞平伯不輸張充和」,讚嘆她書作「一筆不苟,散發着明清閨秀小楷的流風遺韻。」

書法是生命形式藝術,無色可類,無音可尋,象而不像,無像可循,評價為難。但是好的作品,山川草木日月星河都會流瀉於字里紙間,慧眼之人一目了然。張秀的書法,無論硬筆軟毫,在識貨者看來,都是難能可貴的一代名家。

我的觀感,張秀女士的硬筆書法,亦同她的軟毫風采,有「楚楚鳳儀」之態。

從書法集看,張女士最擅手的應該是小楷,而小楷的風神秀韻天然地適合移步到硬筆之上。她的翰墨淵源,顯系晉唐一路,綺麗、清婉、溫厚、圓潤、嫻雅、疏朗、娟秀、纖柔、精巧、飄逸、妍媚,猶如瑤台嬋娟不勝羅綺,有似富貴人家閨閣女子裝束美麗而弱柳扶風嫣然綽約,予人以賞心悅目、安神靜謐的陰柔之美,同時又不乏英挺凝重之峭拔之氣息。這樣的書法,在當今書壇惡意丑怪的時風中,完全是足以獨當一面的奇異風光。

當代的大陸硬筆書法,雖名之為「書法」,其實多乏真實的書法功底,只是形式好看而已。張秀的硬筆創作,是將有根有源的傳統書法美學應用到現代材料上的一次有益嘗試,點墨落紙,新與舊、軟與硬、創新與繼承都在藉以交相互滲,相得益彰,湊泊於中,務追平實而幻出奇詭,這樣閨秀體硬筆書法實在耐看,實際上也是為當下日益俗化的硬筆創作撐持場面,找點自尊。

張秀女士是很低調的,極少拋頭露面,於社會職務也是若即若離之間。

這些年,她似乎只出了一部書法作品集《秀本色》,封面運以三個行草,董橋說漂亮極了,我屢屢想買,書店網上都難覓蹤跡了。

作品欣賞

張秀


張秀

























視頻

湖北書法百人工程·張秀 2019年06月11日發布

參考來源

  1. 張秀 ,快資訊網
  2. 張秀 ,百度
  3. 張秀 ,快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