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立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立敏同志,原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政府特殊津貼授予者,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地球物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秘書長、理事、榮譽理事,    張立敏同志1935年5月19日生於北京,祖籍山東安丘。先祖張貞是清初著名學者,其著作《杞記》等被選入《四庫全書》;祖父是前清進士;父親是清華大學教授,水利系主任。張立敏同志195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女子中學,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隨即參加我國-的研究工作。第一次核試驗前,有關部門到中南海用影片的形式先後向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人匯報-研究成果,她負責當面講解。1971年底調入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從事天然地震和岩石圈結構的研究。在獲得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一等獎的「青藏高原及其鄰近地區地球物理場特徵及大陸板塊構造」的科學項目中,她負責區域地震研究課題,率先給出了青藏高原地殼對地震波吸收的定量數據,推出了青藏高原形成的板塊對沖模式,為完成該項目的研究做出了主要貢獻;而從西太平洋板塊俯衝的觀點,又對我國東北深源地震得成因作出解釋。此外她還參加了郯廬斷裂的地震活動與構造、攀西裂谷的岩石圈結構和地球動力學(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准葛爾盆地的地殼結構與石油形成(獲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騰衝地熱等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探討了用我國傳統人體科學探測油氣等資源的可能性。   張立敏同志1987年以後擔任地球物理所圖書情報研究室主任,在着重圖書情報的基本建設的同時,結合人類面臨的資源、災害、環境等重大問題、對地球物理學科發展方向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環境地球物理學」等新的科學發展方向。   1994年,考慮到三峽水庫建設,庫區大量文物被淹沒,為了配合文物部門搶救快要被淹沒的地下文物,她提出並承擔了「八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三峽工程和長江治理開發科學技術研究」中的獨立課題「三峽庫區地下文物勘探方法研究」,作出了貢獻。   作為上述科研工作地部分成果,張立敏同志在《科學通報》、《地球物理學報》等刊物及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多篇,主要著編有《考古地球物理學》、《地下風雲》(科普)、《探險史話》、《故陵訪古》、《青藏高原及其鄰區地球物理地質文集》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顧功敘院士、副理事長傅承義院士(也是張立敏同志就讀北京大學時的老師)有感於學會體制上的弊端,決心對學會進行改革,力邀張立敏同志出任學會辦公室主任,協助他們工作。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改革取得成功,她和曲克信同志為此費盡了心血,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