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繼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繼平
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 1958年7月
山東省武城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張繼平 ,主要從事代數學研究。在80年代早期對有限單群分類中心有突出貢獻,且在世界上第一個給出了虧零P-塊的充要條件。隨後在當代模表示論的研究中作出多項重要貢獻。對著名Puig猜想的研究為該理論的進一步發展開闢了道路。

個人簡介

張繼平,男,生於1958年7月,北京大學數學研究所教授[1],數理科學第四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第十二屆「陳省身數學獎」獲獎者。 張繼平主要從事代數學研究。在80年代早期對有限單群分類中心有突出貢獻,且在世界上第一個給出了虧零P-塊的充要條件。隨後在當代模表示論的研究中作出多項重要貢獻。對著名Puig猜想的研究為該理論的進一步發展開闢了道路。創立和系統發展了群的算術理論,進而解決了Huppert猜想和共軛類長猜想等長期未解決的難題,並在Zeta-函數和黎曼流形上的Laplace-Beltrami算子等研究領域得到應用。把代數K-理論應用到模表示論的研究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陳省身數學獎等多項獎勵。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

個人經歷

1977年,以鄉村小學教師的身份

加首屆高考,一舉考入山東大學數學系;

1982年,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師從當時的北大數學系主任段學復院士,開始有限群及其模表示論方面的研究;

1987年,老師在世界表示論大會上將他的博士論文《虧數零P塊的存在性》舉薦於世,接着,他又解決了著名的布勞爾39問題。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家,張繼平這個名字開始受到國際數學界的廣泛關注;

1989年,跟隨世界群論大師、菲爾茲獎獲得者湯普森作博士後。湯普森在早年的工作中曾定義了重要子群Z(J(P)),正好與張繼平名字的簡拼一樣。在湯普森的鼓勵下,他開始了在這方面近20年的艱苦努力,最終於2008年證明了新的p-冪零準則,並開闢了有限群與模表示論研究的新方向;

1990年,年僅32歲便成為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0年,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2009年4月,獲得陳省身數學獎……

自從研究生時期投身有限群及其模表示論研究以來,張繼平從來沒有停歇過。這門關於對稱性的科學,着力探索運動中保持不變的對稱性質,以其獨特的美吸引了張繼平數十年。「數學家就是要首先發現這些美,然後提煉和簡化它們,讓更多的人分享,去應用。」

「我其實是做了一個值日生」

1998年,不到40歲的張繼平承擔起了北大數學院院長的重任[3]

「作為年輕的管理者,您有沒有感覺到壓力?」

「似乎並沒有感覺到。」張繼平的肯定回答,讓人有些意外,「在數學領域探索,隨時都要面對未知,新的角色其實也是一種未知。」不難覺察,做數學研究的精神,已經不知不覺融入了他的處事態度中。

「數學家是非常善良的人,因為在這個研究領域裡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偷不得懶,做不得假。」在不少人印象中脾氣有些古怪的數學家,和張繼平相去甚遠。「如果說數學家工作的行為有些孤獨的話,那也是科學研究的規律使然。雖然現在需要更多的合作,但是很多時候,仍必須個人專心致志地獨立思考。」

張繼平覺得,在他擔任院長的時候,在處理雜事方面要比做一個企業的領導輕鬆些,工作的重心,是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和首創精神,發現每個人的長處並及時激勵、支持。長期的建設和發展,數學學院已經形成了很好的傳統和規範,「每個人都在為這個集體服務,我其實是做了一個值日生。」

「在北大教書很幸福」

數學學院的學生中,不少是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得主,以及高考中的佼佼者。張繼平一臉欣慰地告訴記者,在北大教書不僅僅是在付出,自己常常也很受啟發。孩子們思想上沒有任何條條框框的限制,有時候一個問題可以把老師問得茅塞頓開。「在北大教書很幸福,這裡有全國最好的學生,是教學相長體現得最好的地方。」

「我們一般求導,都是一次、兩次、三次,都是整數次。但有一個學生就曾經問過我,為什麼不能求半導數?我鼓勵學生自己思考探索,給『半導數』下定義,給大家都有很大啟發。有時候,學生的想法也能幫助我拓寬研究思路。」

張繼平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對於很有天分的學生,張繼平不僅僅看到了他們的才華,更始終注意學生整體的發展。「在某方面很突出的學生,往往容易偏科,這就需要老師適當地引導他們均衡發展。」 張繼平說,比起自己作為「時代試驗品」的一代,現在的學生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裡要面對更多的吸引和誘惑,而自身未必有足夠的辨別能力。「很多學生覺得順其自然就好,但我覺得不能完全停留在自然狀態,要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磨練和提高。」

向大師們學習做人

在決定是否接受採訪時,張繼平很是遲疑。「數學學院的傳統是非常低調的,不希望通過宣傳來展示什麼,而是實實在在拿出成果來說話。」

張繼平舉例說,許寶祿,廖山濤先生,都是大師級的數學家,在國際上相當有名,可是國內其他領域知道他們的卻很少。「江澤培先生,是兩彈一星工程中的重要科學家,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他自己卻很少提及,其獎狀一直封存在箱底,從不炫耀,我到現在也沒見過他的這個獎狀。」

「現在還存在不少浮躁、虛誇的風氣,可很多前輩,哪怕有九分功勞,也不敢說工作是自己的,因為還有一分是別人的。也許有的人覺得這樣很迂腐,但正是這些詣高德厚的人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張繼平研究生時代的導師段學復院士,對他更是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段先生把我帶到科研的國際前沿。無論是學問還是做人,他都堪稱楷模。雖然他身體一直不好,眼睛又高度近視,但工作上從來都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張繼平回憶,段先生給學生看論文時,連標點、英文都認真地進行修改,而且要求學生不但字要寫得好,遣詞造句也要漂亮。

段先生在北大數學系作了30多年的系主任。有一次,張繼平在系裡一個工作人員那兒看到了段先生留下的50年代的學生花名冊,「我當時就被震住了,每個小楷毛筆字都像雕刻出來一樣,完全就是一件藝術品……」雖然只是一個細節,他卻感受到了先生的敬業和情操。

於是,扎紮實實做學問的態度在張繼平心裡紮下了深根。20年後,當兩鬢有些斑白的他站在領取陳省身獎的獎台上時,一定沒有後悔,20年前年輕的自己,向着可能要耗去人生中最寶貴光陰的課題提出了挑戰……

27歲攻克著名數學問題

世界著名的BRAUER問題是美國數學學會前主席BRAUER先生於1963年提出的,其後的二十多年中世界上很多數學家都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而張繼平是25歲時開始研究這個問題,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案。張院長現在回憶那段艱苦的歲月,仍記憶猶新:每天他都過着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但那時他最怕聽到的是圖書館熄燈的鈴聲。晚上宿舍的燈熄後他還要打着手電看書。在那段時間裡北大圖書館裡凡是與此相關的圖書、雜誌上的每頁內容都被他翻了一遍。以英文版雜誌《代數》《為例,每月要出兩本,每本要有一寸厚,一年看下來就是24本,而張繼平當時查閱了近20年的《代數》雜誌,也就是說差不多有500本左右。

科研的性格就是創新

張院長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他勇於創新的精神。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性格本身就喜歡追求卓越,做事總是力求做得最好,喜歡推陳出新。搞科學研究沒有創新就沒有出路,科研的性格就是創新。」

張院長強調要創新還要有一定的基本功,這個基本功就是創新素質與能力的準備。不管是本科還是讀研究生期間,張繼平都苦練這個功夫:從「精」字上說,他多練、多寫、多算,只要是他感到有興趣的習題他都做過了;從「廣」字上講,對思維科學有指導意義的理論,像哲學、邏輯學等他都認真去涉獵。而張繼平恰恰是在廣泛涉獵並在將這些理論結合的基礎上才解決了世界著名的BRAUER問題。

儘管1994年張繼平擔任國家教委數學及其應用開放實驗室副主任,1996年任北大數學所副所長,1998年任北大數學學院院長,繁重的公務常常讓他感到身心疲憊,但他每年仍有2至3項成果問世,僅1998年他在模的同調理論及其計算方面就取得了突破,成功地決定了複雜度小於P的不可約模及群的結構,在國際上引起廣泛反響。

張院長說:「搞科研就必須這樣,時刻充滿活力,任何時候都要有激情。要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在科學上要敢於用懷疑的眼光看問題,不盲從。」

當院長同樣需要創新

1998年9月張繼平剛擔任北大數學學院院長,就為學院制定了成為世界一流院所的目標。10月,學院成立了規劃小組,半年之後就拿出了發展規劃。其實當時並沒有人要求張繼平這麼做。結果這個規劃成為北大數學學院自1952年以來在人事改革方面作出的第八個五年計劃一個重大變革的規劃。

這個規劃強調管理就是服務。在分配上,打破過去獎金平均分配的大鍋飯,將收入檔次拉開。經過認真、細緻的準備,這項改革措施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用張院長的話說:「學院機制上順了,更符合國際慣例和科學發展規律。大家不再攀比待遇,而是在成果上你追我趕。」1999年數學學院就有14人參加國家重大基礎理論研究規劃,這在全國院所中是最多的;此外當年院裡就有4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同時學院被評為國家級理科優秀理科人才培養優秀基地。

在教學管理上張繼平也非常重視對創新意識的培養,他對優秀學生實行了可提前畢業、保送研究生甚至送出國的措施。他還給本科生開設了討論班,讓奧運金牌獲得者等一批有基礎的學生早日參加科研活動。

個人理想

張繼平曾經在國外的一些大學或研究機構做過數學研究。用他的話說,所到之處,「身份和待遇都很好」,也取得了不少好的成果。但他的心裡,始終割捨不下對祖國的眷念和對祖國科研事業發展的牽掛,「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城鎮尤立卡有眾多的華人。不少的華人門上至今還掛着一個牌子,上面有一個殘缺的『家』字,記載着這個家族百年前受欺壓、被戮的歷史。他們把這段歷史告訴我,盼望中國的強大。在法國巴黎高等師範任職時,我常常在緊張工作之餘走出辦公室去散散步,沿阿爾母街上行走幾分鐘便來到賽納河畔,舉目四望,橫跨河兩岸多姿多彩的各種橋樑、巴黎聖母院的鐘樓、司法部的鐵門,在夕陽下映照出巴黎千年歷史的變遷和悠久文化的光芒。而我總會想起在侵略者或軍閥鐵蹄下圓明園的殘垣斷牆和我們古老文明所遭受的摧殘。我總在想:如果歷史不是這樣,北京會比巴黎更輝煌!」

「在國外,你是中國人,你就代表中國。別人通過你來認識你的祖國,禮儀不能少,氣質不能失……熱愛自己的國家,別人才會同樣尊重你的熱愛,並尊重你的祖國。」

張繼平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這種強烈的赤子情懷,使張繼平着迷於傳統文化,對祖國文化拳拳摯愛。在德國漢堡作研究員時,張繼平謙和的學術交流風度,使他結交了許多德國朋友。在他的感染下,這些德國學者對中國文化讚嘆不已。著名的數學家Huppert教授甚至開始對北宋畢升的印刷術大感興趣,並認認真真作過一番研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影響着他的科研方法。他曾說「匈牙利人以組合學見長;法、德的數學研究善抽象,邏輯嚴密,筋骨分明;而中國的數學研究傳統則是高度抽象,邏輯性和系統性稍差,但高瞻遠矚,很有些哲人風範。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事無巨細反而容易得不償失,一定程度的高瞻遠矚才能真正超人一籌。中國的傳統數學文化潛力極大……」。

面對國外優越的科研環境和眾多世界知名科研機構和大學的挽留,許多人都認為他不回來了,可張繼平沒有動心,而是選擇回國。當時很多人對他的選擇無法理解。張繼平是這樣看的:「我的心一直在與祖國的脈搏共同跳動。1995年我辭去教職,提前回國。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沒有留住我,外國同事的讚譽也沒有留住我,風景如畫的萊茵河和埃菲爾鐵塔更沒有留住我。我的根在北大、在中國。不管我走到哪裡,我的根永遠都在中國。」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看他取得了什麼,而是看他貢獻了什麼。這位張繼平最崇拜的科學巨人的這種奉獻精神,也深深感染着他。張繼平常說,作為科學家,更應該在發揮自己特長的前提下,儘量多地為社會發展、民族振興做出貢獻。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數學的王國里,張繼平沒有滿足,而是繼續用他數學家的睿智和樸實,詮釋着生命的無限精彩,為他自己,也為了他深切熱愛而充滿希望的祖國。

個人成就

從普通的鄉村教師到北大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之一,並成為國際數學界矚目之星,張繼平一路走來碩果纍纍。憑藉着對學習知識的渴望和探索科學的熱情,他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持不懈的信念,在數學領域做出舉世矚目的成績。

在1986年的美國模表示大會上,張繼平的研究就引起了世界群論學界的轟動和高度讚揚。1987年,段學復教授在世界模表示論大會上將張繼平的博士論文《虧數零P塊的存在性》舉薦於世。自此,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家,張繼平這個名字開始受到國際數學界的關注。

1987年張繼平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1988年即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 1990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成為當時北京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之一。1989年,應菲爾茲獎獲得者、著名代數學家Thompson之邀赴美國講學,先後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國巴黎高師、英國劍橋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訪問工作,後又到歐美幾所著名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張繼平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現代模表示論」。這是當前國際代數學研究中的前沿主流分支,是在群論大師R. Brauer創立的經典模表示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曾在世界一流科學雜誌上發表40餘篇論文,被美國「數學評論」與「科學索引」(SCI) 等評論和摘錄。美、英、德、法、日等國的眾多數學家都在利用張繼平的理論和方法來推動有關理論研究的深入和解決重要難題。

有限單群分類的完成是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成就之一。張繼平正是在有限群論發展的關鍵時刻進入該研究的國際前沿,並對該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作為有限群與模表示論研究領域中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數學家,張繼平在世界上第一個給出了虧零p-塊存在的充要條件,創造性地發展了一系列的新方法,刻劃了全P一虧群結構。他對著名的Puig猜想的研究,成為了有關研究的理論基礎。他創立和系統發展了群的算術理論,進而解決了胡珀特猜想和共軛類長猜想等長期未解決的著名世界難題,並在Zeta-函數和黎曼流形上的Laplace-Beltrami算子等研究領域得到應用。

張繼平教授在有限群及其模表示論研究中取得具有國際影響的學術成就。他曾解決了著名的Brauer 39問題,第一個給出了虧零p-塊的充要條件;他把著名的Puig猜想約化為有限單群,成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他在發展群的算術理論方面的工作為推動有限群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並應用到代數數論和組合學等研究領域;2007年張繼平通過塊分離性質給出的新p-冪零準則是Thompson準則之後的又一重要進展,而塊分離性及有關課題都已成為有限群及其模表示論研究的新方向。張繼平教授2000年至2007年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曾獲首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求是」傑出青年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並榮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5]

個人評價

對於教學,張繼平總是一絲不苟,經常連夜備課。他擔任課程主持人的高等代數課程組不僅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更強調對學生進行「三個基本訓練」和「一個初步訓練」,即代數學基本思想的訓練、代數學基本方法的訓練、線性代數基本計算的訓練以及綜合運用分析、幾何、代數方法處理問題的初步訓練。課程組先後出版的三本教材,都分別獲得國家優秀教材獎等榮譽。 張繼平不僅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還帶頭開辦了低年級本科生討論班,讓奧賽金牌獲得者等一批有基礎的學生早日進入實驗室,指導他們科研。他組織制定優秀學生可提前畢業、保送研究生、甚至出國的措施,與學生交流座談,去宿舍走訪……盡心盡力詮釋着他口中最簡單的那句「老師的責任」。

作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張繼平參加並且主持了全國數學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獲得過第四屆全國優秀教學成果的特等獎。有人曾問張繼平,是否覺得教學工作有些耽誤時間,他笑着說這是教學相長,停頓片刻又感嘆,沒有什麼比培養人才更重要了。

在培養學生成才方面,他最看重的是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能力和人格的鍛造。在學生的人格完善方面,張繼平立身正直,以身作則。「研究科學的人,就應該符合科學真實、無私、客觀的品格,容不得半點虛假作偽。」這是他始終如一的原則。

他常告訴自己的學生,學問面前沒有任何權威,只要認真去做,每個人都可能成功。只跟在導師後面亦步亦趨,是做不出學問的。他說,做學生既要「聽話」,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遵守教學紀律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又要「不聽話」,在學業上敢於質疑,敢於提出新的想法和思路,並認真探索解決問題的新的更好的辦法。他認為,一個不遵守紀律和規章制度的學生,很難在學業上有所作為,而一個只知按部就班地跟在別人後邊走的學生,也很難有所作為。他的第一個博士生在寫博士論文時主要從幾何的角度進行研究,張繼平在指導他時首先就說,在幾何上,你比我強,但是代數上,我可就比你強嘍,你要是把兩者結合起來研究,可就是極好的了。正是用這種平等的交流,張繼平幫助青年學生樹立了自信心。一句「你比我強」,鼓起了年輕人繼續奮鬥的熱情。

科研成果

1、*JIanyi Shi,The cells of the affine Weyl group Cn in a certain quasi-split case,, Journal of Algbera, 422卷, pp 679-729, 2015.

2、Jianyi Shi, Qianqian Mi,Left cells of the weighted Coxeter group (Bn,l), (Communications In Algebra, 2015.

3、Baoshan Wang,Jiping Zhang,The rank of fusion systems, Annali di Matematica Pura ed Applicata, 193卷, pp 1-11, 2014.

4、Jianyi Shi,The cells of the affine Weyl group Cn in a certain quasi-split case, II,, Journal of Algebra, 404卷, pp 31-59, 2014.

5、Jie Du, Haixia Gu, Jianpan Wang,Irreducible representations of q-Schur superalgebras at a root of unity,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18卷, pp 2012-2059, 2014.

6、Jie Du, Haixia Gu,A realization of the quantum supergroup U(glm|n), Journal of Algebra, 404卷, pp 60-99, 2014.

7、Xiaoyu Chen, Jianpan Wang,Quantum Schur superalgebras and finite general linear groups,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6卷, pp 1-10, 2014.

8、Bin Li, Hechun Zhang,Canonical bases and quantum coordinate algebras, Journal of Algebra, 414卷, pp 241-263, 2014.

9、Yu Zhou, Bin Zhu,Cluster algebras arising from cluster tubes, J. Lond. Math. Soc, 89(3), pp 703-723, 2014.

張繼平

來自 光明網 的圖片

10、Yu Zhou, Bin Zhu,T-structures and torsion pairs in a 2-Calabi-Yau triangulated category, . J. Lond. Math. Soc. (2), 89(1), pp 213-234, 2014.

11、Z. Lu, Jiping Zhang,Extending Endo-monomial Modules, Algebra Colloquium, 20(1), pp 169-172, 2013.

12、Lizhong Wang, Jiping Zhang,,Orbital charact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Algebra, 219(1), pp 121-141, 2013.

13、Tianze Li, Weigang Xu, Jiping Zhang,A Note on the p-Deficiency Class of a Finite Group, Algebra Colloquium, 19(2), pp 353-358, 2012.

14、Rujing Dou, Yong Jiang, Jie Xiao,The Hall algebra approach to Drinfeld’s presentation of quantum loop algebras,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231(5), pp 2593-2625, 2012.

15、Yu Zhou, Bin Zhu,Maximal rigid subcategories in 2-Calabi–Yau triangulated categories, Journal of Algebra, 348卷, pp 49-60, 2012.

16、H. Jakobsen, Hechun Zhang,,Double-partition quantum cluster algebras, Journal of Algbera, 372卷, pp 172-203, 2012.

17、Bessenrodt, Christine;Zhang, Jiping,Block separations and inclusions,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218(2), pp 485-495, 2008/6/1.

18、Chu, Huan; Hu, Shou-Jen; Kang, Ming-Chang;Zhang, Jiping,Groups with essential dimension one, As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12(2), pp 177-191, 2008/6.

19、王玉雷; 劉合國;張繼平,有限生成的冪零群的共軛分離性質,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English Series, 05期, pp 841-846, 2008.

20、劉合國;張繼平,有限秩的冪零群的自同構(Ⅰ), 中國科學A輯:數學, 06期, pp 641-665, 2008.

等26條科研成果請查看科研之友。

視頻

張繼平:傳統數學之美與當今時代之意義 2020年5月3日發布

張繼平:一流的大學要有一流黑板和粉筆,無時無刻記錄。 2021年5月30日發布

參考來源